[发明专利]一种设施大棚内线虫综合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1129.4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9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白京波;张继坤;崔珺壬;于强;张福东;王伟;魏凡凯;黄桂玲;姚玲;高涛;杨建升;符兴业;郑雪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7/06;A01G9/14;A01G11/00;A01M17/00;A01N63/36;A01N63/38;A01N63/22;A01N63/20;A01N63/32;A01N37/46;A01P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瞿晓晶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施 大棚 线虫 综合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施大棚内线虫综合防治方法,涉及农业防控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综合防治方法通过切断线虫传播源、创造不利于线虫生长繁殖的碱性环境、土壤熏蒸、随水冲施甲壳素类产品以及利用有益菌和高钙蛋白的混合物进行灌根,做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线虫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施大棚内线虫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近30年来,中国设施农业迅猛发展。然而,伴随设施农业的发展,长期不科学的管理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危害设施农业发展的病虫害也日益严重。根结线虫就是影响种植者产量和效益的顽固性病害之一,防治难度大,且易复发。噻唑膦和阿维菌素是常规防治线虫的植保用品,也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大,无法全部杀灭,复发几率大,也容易产生抗药性,多次用药的防治效果会不断打折扣。虽然近两年也出现了以淡紫拟青霉、哈慈木霉为主要菌种的生物灭线方法,但单纯依靠生物菌灭线对线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施大棚内线虫综合防治方法,通过线虫综合防治措施,做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线虫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施大棚内线虫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切断种苗、土壤和/或农机器具的线虫传播源,在设施大棚进口处撒生石灰;换茬时撒施生石灰,营造不利于线虫生长繁殖的环境;在6~7月份大棚歇茬时进行土壤熏蒸;在每次浇水时,随水施甲壳素类产品,或有益菌和高钙蛋白的混合物;在线虫还没有孵化成二龄成虫或作物刚移栽后,利用所述有益菌和高钙蛋白的混合物进行灌根。
优选的,所述切断种苗、土壤和/或农机器具的线虫传播源为利用质量含量为2%或5%的阿维菌素稀释500倍液后喷施所述种苗、土壤和/或农机器具的表面,并用火烤农机器具。
优选的,所述撒施生石灰的量为75kg/亩,在所述撒施生石灰后还包括旋耕和灌水。
优选的,所述土壤熏蒸为利用生物熏蒸剂进行熏蒸;所述土壤熏蒸时,在设施大棚内撒施有机肥后,在所述有机肥上撒施所述生物熏蒸剂,旋耕覆膜后灌水,密闭设施大棚15d以上。
优选的,所述生物熏蒸剂的有效菌种包括:巨大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
优选的,所述甲壳素类产品包括植物生长复壮剂,所述植物生长复壮剂的用量为10L/亩。
优选的,所述有益菌包括:淡紫拟青霉、哈茨木霉、巨大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酵母菌;所述有益菌中的有效活菌数≥2亿/mL。
优选的,所述有益菌来源于耐姆莱斯。
优选的,所述高钙蛋白中,氨基酸含量≥100g/L,多肽钙含量≥100g/L,锌和硼的含量≥6g/L,多肽蛋白含量≥150g/L,有机质含量≥200g/L。
优选的,所述有益菌来源于耐姆莱斯;在进行所述灌根时,将100mL耐姆莱斯和100mL高钙蛋白混合后,兑水30斤灌根,每株灌药液220~300mL。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线虫生存的环境,减少线虫基数,然后通过冲施抑制线虫的甲壳素和杀灭线虫的生物菌,彻底消除线虫危害;
(2)对大棚内种苗、土壤和农机器具进行防线虫处理,切断线虫传播源;同时在大棚进口处撒施生石灰,防止脚底带土传播线虫;
(3)换茬时撒施生石灰,一方面利用水与生石灰反应产生热量杀灭部分线虫,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土壤pH值,创造不利于线虫生长繁殖的碱性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11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