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门禁的安装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7739.7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朱盛杰;臧强;赵尾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书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26;F16M11/42;H02S10/20;H02S2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叶丽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门禁 安装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门禁的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机构、升降机构、底座、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方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前方设置有门禁。本发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固定架内部的蓄电池内,这样在停电时可以持续的向门禁供电,同时还能减少门禁使用的电量,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让门禁和固定架在阴雨天免受雨水的侵蚀和太阳光的照射,提高其使用年限,利用万向轮可以带动整个固定架进行移动,利用电机通过齿轮、转动轴和齿轮可以调整固定架和门禁的高度,方便不同高度的人进行刷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安装支架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门禁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出入口门禁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它是在传统的门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的机械门锁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装置,无论结构设计多么合理,材料多么坚固,人们总能用通过各种手段把它打开。在出入人很多的通道(像办公室,酒店客房)钥匙的管理很麻烦,钥匙丢失或人员更换都要把锁和钥匙一起更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出现了电子磁卡锁,电子密码锁,这两种锁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出入口通道的管理程度,使通道管理进入了电子时代,而目前的门禁分为人脸识别门禁、指纹识别门禁、卡片识别门禁等,但这些都需要安装支架来支撑,一般这种门禁支撑架都是固定的不能进行移动,非常的不灵活并且高度较高,对于小孩子来说经常无法刷到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门禁的安装支架。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用于门禁的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机构、升降机构、底座、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方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外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前方设置有门禁,还包括用于所述门禁供电的供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固定机构,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辅助杆、丝杠、齿轮、转动轴、电机,所述第一辅助杆和所述丝杠的下端均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辅助杆位于所述丝杠一侧,所述第一辅助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机构,所述丝杠的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机构,所述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电机转动部通过键连接在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所述丝杠下端均设置有所述齿轮。
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电机转动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丝杠进行转动,在所述丝杠的转动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带动所述门禁进行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辅助杆、第三辅助杆、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辅助杆下端和所述第三辅助杆下端焊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所述电动伸缩杆伸缩部连接所述固定机构。
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所述固定机构来带动所述门禁进行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板、固定套、护板、固定座,所述固定套焊接在所述固定架后侧,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固定架前方,所述固定套上方设置有所述固定座,所述护板焊接在所述固定座后方。
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固定架在所述升降机构外侧上下移动,来调整所述门禁的高度方便不同高度的人进行打开。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所述门禁,所述万向轮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底座底部。
如此设置,将所述门禁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上,通过所述万向轮可以带动所述底座和本装置进行一定区域内的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书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书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7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联合循环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