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i-Fi探针的户外人流量告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7346.6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3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兴;景阳;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i fi 探针 户外 人流量 告警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探针的户外人流量统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Wi‑Fi探针模块收集移动终端数据后,每2秒发送给指定服务器;步骤2:利用时间、空间和环境等因素对探针收集的数据进行人流移动进行模拟,设定移动终端MAC的超时时间。这套方法不仅模拟了实际户外场景中人员的流动性,而且告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的空间大小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更为方便、快捷的配合警卫人员进行疏导疏散工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时空关系的模拟人员流动性方案充分利用了时空关系和环境因素对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模拟,更加贴合实际生活,比传统的基于Wi‑Fi探针的统计方案更加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Wi-Fi探针的户外人流量告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便捷的交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商场、办公楼、旅游景区、商业街等公共场所成为人群密集度越来越高的地点,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人流统计和预警,提高突发性事件的响应速度,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人流统计方案大多数采用红外线预警的方式和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的计算方式[1]。目前来讲,红外线预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红外线信号[2]进行分析,跟踪检测到的目标人群,并统计人流量,返回给前端展示。该技术手段精度较高,但是如果人群较为密集时,红外线设备难以准确识别层叠在一起的移动目标,会造成计算误差。利用摄像头[3]获取视频的图像信息,然后进行人脸识别计算人流量的方式,极易雾天、雨天和夜间的影响,可靠性较差。并且由于人脸识别需要采集图像数据,实时性可能较差。
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时候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运营商的3G,4G数据流量接入互联网。第二种是通过WLAN接入互联网,由于免费Wi-Fi网络的普及,和数据流量的昂贵,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Wi-Fi接入互联网,并且待机状态下一般不关闭WLAN。因此,检测某个区域内的移动终端数目,可以估算出区域内的人员密度。Wi-Fi探针技术[4-5]可以通过对抓取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得到移动移动终端的MAC地址、时间、信号强度以及位置,并能通过这些信息计算当前区域内的人流情况。张晓海、梁旭[6]利用Wi-Fi定位技术对机场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了Wi-Fi技术在人员定位方面具有方便、快捷、可靠性的特点,可以对定位人员的拥挤状况进行判定,但是需要对移动终端添加定位模块。高见、袁得嵛[7]设计了基于Wi-Fi探针的预警系统,提出并设计了分布式Wi-Fi探测系统进行人流预警和案件预警,利用多个终端采集器协作,对人数进行去重计算,如果达到告警阈值,则产生预警,需增派警力进行疏散。这种预警系统相较于视频预警方式,实时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且能够通过终端MAC地址可以准确的定位到个人,方便警员进行调查。但是该种方式在人流预警方面,仅仅对Wi-Fi探针扫描到的终端信息进行了去重过滤,没有考虑到Wi-Fi探针扫描时候的人的流动性因素,智能化程度不高;另外,人流预警阈值也是设定的固定值,不具备灵活性,难以应对复杂的实际场景。
针对以上两点问题,本发明进行了创造和优化。本发明模拟了Wi-Fi探测范围内的人员流动性,并根据实际环境因素自适应设置人流告警阈值,对实际生活中Wi-Fi探针在人流统计方面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畅.基于WiFi的人流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2017.
[2]吴小林.红外光控人流量统计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3(20):124-126.
[3]智能视频监控中的行人流量自动统计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王珂,张元.基于WLAN移动终端的无线定位技术[J].电视技术,2006,2006(10):73-7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未经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7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加工用车刀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管翻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