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运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6029.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4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万顺友;刘浩;黎鸿根;白钟毅;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3F3/04;E03F5/14;E03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综合 运输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地下综合管廊运输系统,属于地下管廊领域,包括管廊本体,管廊本体包括管廊通道、运输通道、管线通道和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内设置有多个过滤板,多个过滤板沿着排水通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过滤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过滤孔,过滤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板面与过滤板的板面垂直,固定板、过滤板和排水通道之前形成用于过滤泥沙的过滤空间,固定板上设置有除污管,除污管的一端位于过滤空间内,另一端贯穿排水通道至地面设置,除污管上设置有除污泵,本发明具有便于对排水通道中的泥沙以及淤泥进行处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90531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运输系统,包括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由管廊通道、机车系统、排水系统及配套系统组成,所述管廊通道由多组管道按组成,所述机车系统设置在对应管廊通道最上层的管道内,所述配套系统包括燃气系统、电力系统及通信系统。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管廊使用过程中,雨水以及污水均排入到排水系统内,但是雨水以及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以及淤泥,这些泥沙以及淤泥会沉淀在排水系统的底部,并且沉淀量会越来越多,最后导致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受到影响,同时影响到管廊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对排水通道中的泥沙以及淤泥进行处理的地下综合管廊运输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运输系统,包括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包括管廊通道、运输通道、管线通道和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内设置有多个过滤板,多个所述过滤板沿着排水通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过滤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板面与过滤板的板面垂直,所述固定板、过滤板和排水通道之前形成用于过滤泥沙的过滤空间,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除污管,所述除污管的一端位于过滤空间内,另一端贯穿排水通道至地面设置,所述除污管上设置有除污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以及雨水从排水通道排出的过程中,污水以及雨水中的泥沙会被过滤板暂时地滞留在过滤空间内,此时启动除污泵,除污泵会使除污管内形成负压空间,从而使除污管将过滤空间内带有大量泥沙的水吸入除污管,并最终通过除污泵将这部分泥沙抽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部分泥沙沉淀在排水通道底部,保证了排水通道的排水效率以及排水通道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污管上且位于过滤空间内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多个除污支管,所述除污支管远离除污管的端部延伸至靠近排水通道底壁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除污支管的设置可以增加除污管在过滤空间内的分布范围,从而使得除污管可以更充分地将过滤空间的泥沙抽出,提高了除污管的除污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孔的直径沿过滤板的竖直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过滤孔的直径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使得水流更好地从过滤板的上部通过,而泥沙则会被更好地滞留在过滤板的下部,从而减小过滤板对排水效率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与排水通道抵接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穿设至排水通道内部的膨胀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部和膨胀螺栓可以将过滤板固定在排水通道内,且膨胀螺栓可以提供较好的固定效果,可以避免出现过滤板被水流冲走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未经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6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