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油底壳的布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3684.2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第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11279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芊雨;龚镇雄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底壳 筋条 冲压凹槽 内筋板 发动机油底壳 布筋结构 侧壁 网格状分布 参数关系 由外向内 凹陷 底面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布筋结构,包括外筋条、冲压凹槽以及内筋板。外筋条呈网格状分布在油底壳的底面;冲压凹槽分布在油底壳的侧壁上,且由外向内凹陷;内筋板设置在油底壳的侧壁内侧之间;其中外筋条沿油底壳的底部长度方向的长度间距是沿油底壳的底部宽度的宽度间距的0.7~1倍,长度间距是底边长度的0.05~0.1倍。本发明的发动机油底壳的布筋结构,通过外筋条、冲压凹槽以及内筋板之间参数关系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提高NVH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布筋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底壳的振动是发动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控制油底壳结构表面的振动响应可以起到有效的降噪作用。而且对油底壳的结构进行优化,合理的分布结构特征对提高结构性能和降低振动和噪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发动机的油底壳设计不重视NVH性能,导致刚度不强,油底壳变形大,导致油底壳NVH性能差,尤其是辐射噪声较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布筋结构,其通过底部的外筋条的网格式布局以及分配比例,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震动和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布筋结构,包括外筋条、冲压凹槽以及内筋板。外筋条呈网格状分布在油底壳的底面;冲压凹槽分布在油底壳的侧壁上,且由外向内凹陷;内筋板设置在油底壳的侧壁内侧之间;其中外筋条沿油底壳的底部长度方向的长度间距是沿油底壳的底部宽度的宽度间距的0.7~1倍,长度间距是底边长度的0.05~0.1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筋条的外筋条厚度是底部壁厚的0.5~1倍,外筋条高度是底部壁厚的1.5~2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冲压凹槽的凹槽宽度是底部壁厚的2~5倍,相邻两个冲压凹槽的凹槽间距不大于凹槽宽度的2~3倍,冲压凹槽的冲压深度是底部壁厚的1~2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内筋板的内筋板间距是内筋板长度的0.7~1.3倍,内筋板厚度是底部壁厚的1.5~2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冲压凹槽的正面形状为矩形、穹顶形或长腰形。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筋板与油底壳的内侧壁之间为圆角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动机油底壳的布筋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过在油底壳上设置外筋条、冲压凹槽和内筋板,以及上述结构与油底壳的底部壁厚、底边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很好地降低发动机的震动和噪声,提高了发动机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布筋结构的外筋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布筋结构的外筋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布筋结构的内筋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布筋结构的冲压凹槽和内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布筋结构的冲压凹槽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J—J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布筋结构的冲压凹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布筋结构的外筋条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布筋结构的内筋板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3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故障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精细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