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伏盖板的新能源无线充电自适应变流诱捕驱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2652.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于芮技;田甜;白玉东;郝威;付饶;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29/24 | 分类号: | A01M29/24;A01M23/00;G01L5/00;G01P15/00;G01V8/1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221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盖板 新能源 无线 充电 自适应 诱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光伏盖板的新能源无线充电自适应变流诱捕驱兽装置,包括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发光引诱回路、控制电击回路和电源装置;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释放电流,用于点击动物;发光引诱回路用以检测检测到电缆沟内有动物入侵后,会触发发光装置,吸引电缆沟内动物进入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中;控制电击回路根据进入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动物的体重和冲击能力控制电击电流大小和时间长短,待电击结束后,根据诱捕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反馈信息,判断电击效果,决定是否再次控制电击电流和输出时间,直至达到电击驱逐入侵动物目的。本发明克服了传统装置的不足,彻底解决了电缆线路遭入侵动物外破的问题,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光伏盖板的新能源无线充电自适应变流诱捕驱兽装置。应用于电力系统电缆沟道,可通过沟道盖板或井盖表面的光伏发电装置,结合发光诱捕装置,利用高压瞬间电击蛇虫、老鼠等入侵动物,保证电力输电安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区规划建设的需要,城市中心越来越多架空线路改造成电缆线路,电缆沟内经常会有动物出没,如蛇虫、老鼠等,其会对电缆线路造成一定损坏,进而会引起线路的跳闸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目前常规的防止入侵动物外破,主要以粘鼠板为主,但其效率较低,不容易阻止入侵动物,效果不容乐观。现有的电子驱兽装置,主要以有线插电为主,利用高压脉冲电击入侵动物,但该有线插电装置其电源线容易遭受动物破坏,同时该装置若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供电,则会占用有限空间。此外,该装置电击驱兽电压电流恒定且不能够判别电击驱兽效果,无法根据入侵动物的体重和冲击能力来改变电击电流,不仅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导致入侵动物的逃脱,大大降低驱逐入侵动物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伏盖板的新能源无线充电自适应变流诱捕驱兽装置,结合无线充电技术、红外探测、发光引诱原理,通过压力传感器及诱捕装置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来控制电击装置输出电压电流大小、持续时间,通过位置传感器控制诱捕装置关闭入口并启动抓手的诱捕驱兽装置,克服了传统装置的不足,彻底解决了电缆线路遭入侵动物外破的问题,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光伏盖板的新能源无线充电自适应变流诱捕驱兽装置,包括:
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释放电流,用于点击动物;
发光引诱回路,用以检测检测到电缆沟内有动物入侵后,会触发发光装置,吸引电缆沟内动物进入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中;
控制电击回路,根据进入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动物的体重和冲击能力控制电击电流大小和时间长短,待电击结束后,若收到诱捕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反馈信号,则再次启动并调节电击电流和输出时间,以达到电击驱逐入侵动物目的;
电源装置,用以对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发光引诱回路、控制电击回路供电。
进一步,所述发光引诱回路包括:
发光装置,用于引诱动物;
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到电缆沟内有动物入侵后,会触发发光装置。
进一步,可变电流电击主回路包括:
电流变流装置,其与电源装置相连;
电击装置,其与电流变流装置相连。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击回路包括:
压力传感器,固定在电击装置下面,
核心处理及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连接核心处理及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核心处理及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流变流装置的控制端,以根据入侵动物的体重和冲击能力调节电流变流装置的输出电压电流和持续时间,并待电击结束后,若收到诱捕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反馈信号,则再次启动并调节控制电击电流和输出时间。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捕捉回路,所述控制捕捉回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2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