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5896.6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1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锐;何进;谢祥华;黄志伟;魏垚;严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18 | 分类号: | G01C21/18;G01C19/7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褚鹏蛟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卫星 姿态 控制 光纤 陀螺 组合 装置 | ||
1.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系统本体(1)连接的外罩(7)和底盖(8),与系统本体(1)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4),安装在系统本体(1)上的2个陀螺电路(5);还包括1个光源驱动组件(3)、1个二次电源电路组件(6);
所述系统本体(1)包括1个安装法兰(10),安装法兰(10)上的4个支撑柱(11),每相邻的2个支撑柱(11)之间设置的1个支撑侧板(12),在4个支撑柱(11)中部设置的1个支撑横板(13);4个支撑柱(11)和4个支撑侧板(12)构成一个矩形腔体;
其中2个正交光路组件(2)分别安装在3个相邻的支撑柱(11)上;所述3个相邻的支撑柱(11)之间两个支撑侧板(12)用于空间隔离,另外两个支撑侧板(12)上用于安装所述光源驱动组件(3);
2个陀螺电路(5)和剩余的1个正交光路组件(2)依次安装在4个支撑柱(11)上,且均位于支撑横板(13)的一侧,其中正交光路组件(2)最靠近支撑横板(13);所述二次电源电路组件(6)安装在4个支撑柱(11)上且位于支撑横板(13)的另一侧;
所述安装法兰(10)同时与外罩(7)和底盖(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12)上的2个正交光路组件(2),均位于所述支撑侧板(12)与外罩(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支撑柱(11)在远离二次电源电路组件(6)的一端设有2组交错的安装柱,用于连接2个陀螺电路(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正交光路组件(2)均包括光纤环(21)、光纤环安装底座(22)、Y波导(23)、2×2耦合器(24)、磁屏蔽上盖(25),
所述光纤环安装底座(22)与磁屏蔽上盖(25)连接后形成内腔,用于屏蔽外部磁场,所述光纤环(21)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光纤环安装底座(22)背离磁屏蔽上盖(25)的一侧设有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分别用于安装Y波导(23)和2×2耦合器(24);所述磁屏蔽上盖(25)采用铁镍合金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驱动组件(3)包含SLD激光器(31)、驱动模块(32)、驱动电路(33)、3×1耦合器(34);
所述驱动模块(32)和驱动电路(33)均安装在1个支撑侧板(12)上,所述SLD激光器(31)和3×1耦合器(34)均安装在另1个支撑侧板(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源电路组件(6)包含二次电源模块(61)、电路板散热支架(62)、二次电源电路(63)、滤波模块(64)、滤波电路(65);
所述二次电源模块(61)、电路板散热支架(62)、二次电源电路(63)依次连接后形成整体组件,所述整体组件通过电路板散热支架(62)与系统本体(1)的支撑横板(13)连接;所述滤波模块(64)与滤波电路(65)连接,所述滤波电路(65)与系统本体(1)的支撑侧板(12)连接;
所述电路板散热支架(62)采用硬铝合金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7)和底盖(8)均采用铝合金制成;厚度均不超过0.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纤陀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4)包括电连接器J30J-21TJ(41)、电连接器J30J-9TJ(42)、电连接器支架(43);
所述电连接器J30J-21TJ(41)、电连接器J30J-9TJ(42)均安装在所述电连接器支架(43)上,所述电连接器支架(43)与系统本体(1)的安装法兰(10)连接;
所述电连接器支架(43)采用硬铝合金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58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营养土
- 下一篇:一种二维碲化铟纳米片及其制得的偏振光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