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氧化三钴的无溶剂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3691.4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季澎;章伟;田仁兵;郑华;张耿;张绍强;胡君;刘敏霞;李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G51/04 | 分类号: | C01G51/04;H01M4/52;H01M10/0525;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3 | 代理人: | 李艳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溶剂 合成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氧化三钴的无溶剂合成方法及应用,将二价钴源与碱源通过固相研磨的方法充分混合,然后静置加热即可形成,不使用任何的溶剂,而且操作温度相对温和,合成的时空效率较高,对丙酮、甲苯等气体也有较好的气敏性能,除此之外,无溶剂法合成的四氧化三钴具有较高的电容密度,在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也有较好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氧化三钴的无溶剂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四氧化三钴的合成与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四氧化三钴是一种宽禁带宽度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2.1eV,可以用于锂离子电池(Mater.Res.Bull.,1997,32,9-14)、气体传感器(Sens.Actuators,B,2010,146,183-189)、超级电容(J.Power Sources,2010,195,1757-1760)、磁性材料(J.Magn.Magn.Mater.,2002,246,184-190)、多相催化剂(Chem.Mater.,2002,14,3090-3099)等领域。
除了在上述方面的潜在应用外,四氧化三钴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极具应用前景。目前广泛应用的商业化石墨类碳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但其比容量(300~350mA·h/g)较低.不能满足高比能量电池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新型高容量负极材料的探索和研究。三氧化二铁(Fe2O3)、四氧化三钴(Co3O4)、氧化镍(NiO)、二氧化锰(MnO2)、二氧化钛(TiO2)和二氧化锡(SnO2)等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非常有希望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这些金属氧化物中,四氧化三钴由于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在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方面被广泛研究。四氧化三钴理论比容量达到890mA·h/g,是石墨烯理论容量372mA·h/g的2倍多,极有希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鉴于四氧化三钴的重要工业应用,其低成本合成方法是材料领域重点研究方向。
专利CN101269848A一种高密度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它按下述步骤进行:①、首先用去离子水分别将工业级的钴盐与添加剂配制成钴盐浓度为0.5M~10M、添加剂浓度为0.05M~5M的溶液;②、用去离子水将工业级的碱性沉淀剂、络合剂配成碱性沉淀剂浓度为1M~15M、络合剂浓度为0.05M~5M的溶液;③、打开反应容器的搅拌,先投入1升的去离子水做底水,并将底水加热到30℃~70℃。按①∶②=1.00∶1~4.0,将①、②两种溶液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控制PH值9~13.5,反应生成的沉淀溢流在另一容器中陈化4~10小时即可;④、然后过滤③项的沉淀,并用滤饼的3~10倍重量的去离子水洗涤1~5次,直到PH小于7.5,然后过滤,滤饼在70~120℃的烘箱中烘4~15小时,即可烘干;⑤、取④项的烘干粉末在350~900℃温度下煅烧2~10小时,得到纯度≥99.5%的高密度球形四氧化三钴。该四氧化三钴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水合成方法,工业合成时将产生大量的废水。含钴工业废水处理难度大,环保成本高。
无溶剂合成是一种绿色经济的粉末材料合成方法,因为合成时避免溶剂的使用,仅通过将合成使用的固体原料进行固相充分研磨,然后密闭加热的方法制备得到所需粉末材料。无溶剂合成方法目前已被报道用于多种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包括ZSM-5等工业分子筛(JACS,2015,137,1052-1055,JACS,2014,136,4019-4025,Angew.Chem.-Int.Edit.,2013,52,9172-9175)、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INA)2](CrystEngComm,2006,8,211-214)和MAF-4(Chem.Commun.,2011,47,9185-9187)等多孔材料。
四氧化三钴尚未见无溶剂合成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3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