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2661.1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8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崔高颖;陈霄;熊政;邵雪松;喻伟;周玉;刘飞;吴伟将;徐明珠;陆婋泉;易永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8 | 分类号: | F24F11/58;F24F11/62;F24F11/46;F24F140/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丁朋华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柔性 负荷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需求响应终端上传的终端实时数据,下发主站调控指令给需求响应终端;需求响应终端根据主站下发的调控指令选择非工空调柔性负荷调控策略,根据调控策略转换为各个空调设备的控制指令,对空调设备进行控制;
非工空调柔性负荷调控策略包括:最大限负荷策略、最佳舒适度策略和限负荷与舒适度平衡策略;
最大限负荷策略为:不考虑用户的舒适度,通过改变空调运行模式和运行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空调负荷,通过电量监测反馈确保主机负荷下降满足要求;
最佳舒适度策略为:通过对空调进行调节,在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改变空调运行参数、运行模式或者运行方式,通过环境参量的监测保证温度调节达到要求;
限负荷与舒适度平衡策略为:是在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多种调控手段的单独或组合运用,同时监测电量和环境参量,并将其作为反馈数据,实现用户舒适度和限负荷的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实时数据通过DL/T 634.5104-2009方式上报至主站,终端下行通信采用376.1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实时数据包括:空调设备参数、电表计量数据和环境参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站调控指令根据主站调控策略生成,主站调控策略包括:以用户最大舒适度为目标进行调控容量的分解策略和以最少用户参与为目标进行调控容量的分解策略。
5.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荷控制主站和需求响应终端;负荷控制主站和需求响应终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交互;
负荷控制主站用于获取需求响应终端上传的终端实时数据,下发主站调控指令给需求响应终端,监视空调设备运行状态;
需求响应终端用于获取终端实时数据上传给主站,获取主站下发的主站调控指令,根据主站调控指令选择非工空调柔性负荷调控策略,对空调设备进行控制;
非工空调柔性负荷调控策略包括:最大限负荷策略、最佳舒适度策略和限负荷与舒适度平衡策略;
最大限负荷策略为:不考虑用户的舒适度,通过改变空调运行模式和运行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空调负荷,通过电量监测反馈确保主机负荷下降满足要求;
最佳舒适度策略为:通过对空调进行调节,在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改变空调运行参数、运行模式或者运行方式,通过环境参量的监测保证温度调节达到要求;
限负荷与舒适度平衡策略为:是在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多种调控手段的单独或组合运用,同时监测电量和环境参量,并将其作为反馈数据,实现用户舒适度和限负荷的平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终端实时数据通过DL/T 634.5104-2009方式上报至主站,终端下行通信采用376.1协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终端实时数据包括:空调设备参数、电表计量数据和环境参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站调控指令根据主站调控策略生成,主站调控策略包括:以用户最大舒适度为目标进行调控容量的分解策略和以最少用户参与为目标进行调控容量的分解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6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