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综合能源系统供热管网布局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6453.0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郭苏;刘群明;丁强;宋国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综合 能源 系统 供热 管网 布局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智能综合能源系统供热管网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节点布设:热水管网包括c个片区,在热水管网中布设g个节点,其中一个节点代表热力站,位置能调整;g-1个节点代表热用户,位于c个片区中,c≤g-1,每个片区均具有至少一个热用户节点;
步骤2,热网走向方案汇集:以热力站当前位置为起始节点,以将c个片区全覆盖为原则,寻找出所有可能的d种热网走向方案,d>5;
步骤3,管段数量布设:假设步骤2中每种热网走向方案所包含的总节点数量为m,m≤g;
每种热网走向方案所需铺设的管段数量为n,则n=m-1;
步骤4,管段内径计算:对步骤3中每种热网走向方案中铺设的每段管段,均按照如下公式进行管段内径的计算:
式中,dj为某种热网走向方案中第j段管段的内径,单位m;
Δ1为管段内壁绝对粗糙度,为常数;
ρ1为水密度,是关于水温度t的函数,在对热水网中,
R1为设计的热水网比摩阻,单位为pa/m;
Qj为第j段管段的热负荷,单位为MW;
C为水的比热;
tng为设计的热水网供水温度,单位为℃;
tnh为设计的热水网回水温度,单位为℃;
步骤5,最低管网造价minS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f(dj)=a+b·dj
式中,S为某种热网走向方案的管网总造价,单位为万元;
lj为某种热网走向方案中第j段管段的长度,单位为米;
f(dj)为第j管段的单位长度造价,单位为万元/米;其中,a和b为回归系数;
最低管网造价求解时,先对每种热网走向方案构建一份连通图,其中,m个节点作为m个连通分量,以f(dj)与lj两者的乘积,作为连通图中待选取的权值边;采用最小树生成法获得与连通分量相匹配的权值最小的边,直至m-1条权值最小边选取完成;
步骤6,优选热网走向方案确定:对步骤2汇集的d种热网走向方案,均按照步骤5,计算每种热网走向方案的最低管网造价,从计算的d种最低管网造价中选取前五种总价最低的热网走向方案,作为优选热网走向方案;
步骤7,最佳热网走向方案确定:一次或两次更换热力站位置,重复步骤2至步骤6,得出10种或15种优选热网走向方案,从总造价和管网布设难易角度考虑,在10种或15种优选热网走向方案中选取一种热网走向方案,作为最佳热网走向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综合能源系统供热管网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第j段管段热负荷Qj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计算设计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j=C·Gj·(tng-tnh)·10-6
式中,Q1j为第j段管段的设计热负荷,单位为MW;Gj为第j段管段的设计水流量;
步骤42,设计水流量验证:按照步骤41,计算某种热网走向方案中所有管段的设计水流量;并将计算出的所有管段的设计水流量代入节点流量平衡方程中,进行验证;当验证合格时,则第j段管段热负荷Qj等于第j段管段的设计热负荷Q1j;否则,则需根据节点流量平衡方程,对各管段的水流量进行调整,使其满足节点流量平衡方程;此时,第j段管段热负荷Qj将根据调整后的第j段管段的水流量计算得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综合能源系统供热管网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Δ1=5×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64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管道运输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毛丝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