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货币离线交易风险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4579.4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7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蔡逆水;何国锋;陆晨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20/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赵倩男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货币 离线 交易 风险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数字货币离线交易风险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获取付款方完成交易后的账户的余额数据;基于交易后的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生成第一验证码;在进行离线交易前,根据账户的当前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生成第二验证码;若第一验证码和第二验证码匹配,则允许进行数字货币离线交易。本公开能够防止余额被篡改或设备指纹被篡改导致的交易风险,提高了数字货币离线交易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货币离线交易风险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货币作为未来支付方式中的生力军,既需要支持基于网络的在线支付,又需要支持收付款双方均处于未连接到网络的离线状态下的离线支付。
数字货币离线支付,主要通过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方式进行交易信息的交互,等到收付款双方处于在线状态时进行信息的核实上报,无法与在线交易一样,实时验证对方的身份,使得交易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如若交易信息中途被截获后被篡改,则交易双方可能使用错误的交易信息进行交易,这样就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现有的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离线支付方法,交易时数字货币投放设备向付款终端发送收款用户标识、收款用户公钥以及收款用户的数字证书;如果数字证书在有效期内,则接收付款终端发送的经过付款用户私钥签名的交易信息,包括付款用户支付的离线数字货币,离线数字货币经过收款用户公钥加密;利用付款用户公钥验证交易信息的合法性,并利用收款用户私钥验证离线数字货币的有效性;通知付款终端扣款;当接收到付款终端发送的扣款成功通知,登记离线交易记录,增加账户中的离线数字货币计数。但该方案容易出现余额被篡改,或者账号被复制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字货币离线交易风险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数字货币离线交易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一方面,提出一种数字货币离线交易风险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付款方完成交易后的账户的余额数据;基于交易后的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生成第一验证码;在进行离线交易前,根据账户的当前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生成第二验证码;若第一验证码和第二验证码匹配,则允许进行数字货币离线交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验证码和第二验证码匹配,则将第一验证码或第二验证码、以及当前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发送至收款方终端;其中,收款方终端根据当前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生成第三验证码;若第一验证码或第二验证码与第三验证码匹配,则允许进行数字货币离线交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验证码和第二验证码不匹配,则锁定付款方的账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付款方完成交易后的账户的余额数据和第一验证码存储在付款方终端的安全芯片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账户的余额数据为进行哈希计算后的余额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数字货币离线交易风险控制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付款方完成交易后的账户的余额数据;第一验证码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交易后的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生成第一验证码;第二验证码生成单元,被配置为在进行离线交易前,根据账户的当前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生成第二验证码;第一匹配单元,被配置为判断第一验证码和第二验证码是否匹配;离线交易执行单元,被配置为若第一验证码和第二验证码匹配,则允许进行数字货币离线交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单元,被配置为若第一验证码和第二验证码匹配,则将第一验证码或第二验证码、以及当前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发送至收款方终端;第三验证码生成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当前余额数据和设备指纹信息生成第三验证码;第二匹配单元,被配置为判断第一验证码或第二验证码与第三验证码是否匹配;离线交易执行单元还被配置为若第一验证码或第二验证码与第三验证码匹配,则允许进行数字货币离线交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45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显示装置
- 下一篇:调节T细胞所处微环境中CS的量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