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0830.X | 申请日: | 201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仕江;曾鹏;袁涛;郑洋;金大鑫;刘淇源;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张堰黎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基坑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包括监测端和BIM端,监测端包括边线测距装置、基坑物理检测装置、基坑应力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BIM端包括信号接收装置、显示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仿真模块和分区模块;边线测距装置、基坑物理检测装置、基坑应力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均与信号接收装置信号连接,信号接收装置、显示装置、仿真模块和分区模块均与信号处理装置信号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系统能够对基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基坑的信息,能够有效防止基坑挖掘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方便后期的拓展,将安全划分多个定级,通过相应的处理达到快速,高效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属于工程建设管理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钢筋混凝土等资源,会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危险性决定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因此,绿色与安全施工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重视,相应的国家、地方、企业的相关政策与标准也不断出台和更新。在此背景下,开展针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实时监测与报警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对施工过程中资源、环境、安全信息的实时监测及管理非常有必要。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八大特点。它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随着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BIM已经初步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并彰显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但目前BIM的应用现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BIM引领的建筑工程领域的革命所应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是冰山一角。国内不少具有前瞻性与战略眼光的工程类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应用BIM技术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企业核心竞争力。BIM技术应用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能够打通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钢筋混凝土等资源,会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危险性决定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因此,绿色与安全施工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重视,相应的国家、地方、企业的相关政策与标准也不断出台和更新。在此背景下,开展针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实时监测与报警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对施工过程中资源、环境、安全信息的实时监测及管理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系统激起监测方法,本发明能够实时对基坑进行监测,有效防止基坑在挖掘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端和BIM端,监测端包括边线测距装置、基坑物理检测装置、基坑应力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BIM端包括信号接收装置、显示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仿真模块和分区模块;
边线测距装置、基坑物理检测装置、基坑应力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均与信号接收装置信号连接,信号接收装置、显示装置、仿真模块和分区模块均与信号处理装置信号连接;
边线测距装置用于获取基坑边线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物理检测装置用于对基坑的形状变化度进行检测,基坑应力检测装置用于对基坑内各个区域的应力进行测量,湿度检测装置可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基坑及基坑周围的土壤湿度,分区模块用于将多个基坑进行编号并将多个基坑信息分别发送至信号处理装置,仿真模块用于基坑数据、模型仿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08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自行车停车库
- 下一篇:一种单点可滑动脉像诊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