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氰基二氢呋喃-喹诺酮类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8604.8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娥;江欣;杨慧;李冬辉;赵雅欣;高蕻冰;吕玉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30 | 分类号: | C07D307/30;C07D498/06;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4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氰基二氢 呋喃 喹诺酮类 配合 制备 方法 | ||
一种三氰基二氢呋喃‑喹诺酮类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配合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喹诺酮类配合物分析检测方法制样繁琐、操作复杂的问题,所述方法为:按照1:1的摩尔比称取三氰基二氢呋喃和氧氟沙星,将三氰基二氢呋喃溶解于氯仿中,氧氟沙星溶解于无水甲醇中,把完全溶解的三氰基二氢呋喃溶液和氧氟沙星溶液混合,用缓冲溶液将pH调至5.5,震荡均匀,于室温放置30min即可。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制备三氰基二氢呋喃‑喹诺酮类配合物的同时,实现了喹诺酮类药物含量的测定,且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快,灵敏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氰基二氢呋喃-喹诺酮类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而与化学探针分子相关的分子识别在其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子识别是指当受体与底物在选择性的结合时,一定会发生某种特定的变化或产生某种特定的功能进而影响周围环境体系,它是生物分子之间的一种专一性的相互作用。荧光作为分子识别的传感信号具有很多实际意义上的优点,荧光分子探针能够将微观世界的变化转化为外界可感知的宏观世界的信号,实现了我们与微观分子,离子之间的对话,因为它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进而能够引入到待测体系当中去的分子探针,可以将分子识别得到的信息通过荧光信号的方式向外界传达。
20世纪80年代最早使用的用于化疗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是磺胺类药物,而从40年代发现青霉素并应用于临床后的50年期间,天然抗生素与半合成化合物占据抗菌领域的主导地位,喹诺酮药物的主要竞争对手是β-内酰胺,喹诺酮类从主要治疗尿路感染的一般地位发展到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由上述特点,目前此类药物在临床上取得广泛应用,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检测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有大量文献分析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容量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近年来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新方法有原子吸收法、电化学分析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但这些方法制样繁琐、操作复杂。与此同时,各行业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与检测手段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构建一种手法简便、灵敏度高、速度快、选择性好、低操作的检测的新方法是大势所趋。由此可见,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快捷简单的分析方法需要被建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喹诺酮类配合物分析检测方法制样繁琐、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三氰基二氢呋喃-喹诺酮类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氰基二氢呋喃-喹诺酮类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
按照1:1的摩尔比称取三氰基二氢呋喃和氧氟沙星,将三氰基二氢呋喃溶解于氯仿中,氧氟沙星溶解于无水甲醇中,把完全溶解的三氰基二氢呋喃溶液和氧氟沙星溶液混合,用缓冲溶液将pH调至5.5,震荡均匀,于室温放置30min即可。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制备三氰基二氢呋喃-喹诺酮类配合物的同时,实现了喹诺酮类药物含量的测定,且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快,灵敏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三氰基二氢呋喃和氧氟沙星荧光光谱图;
其中,1-氧氟沙星发射光,1’-氧氟沙星激发光,2-氧氟沙星-新型三氰基二氢呋喃发射光,2’-氧氟沙星-新型三氰基二氢呋喃激发光,3-新型三氰基二氢呋喃发射光,3’-新型三氰基二氢呋喃激发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正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8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