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8518.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6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杜成林;刘航;孟令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7/02 | 分类号: | E04H7/02;E02D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 复杂 地质 条件 结合 旋流井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下结构物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①大开挖;②二次开挖;③逆做筒壁;④内外筒施工。本发明减少施工量,确保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结构物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旋流井是一种涡流式沉淀池,由进水口、出水口、沉砂池、集砂区、砂提升泵、排砂管、电动机和变速箱等组成。使用时,污水由进水口沿切线方向流入沉砂池,电动机带动转盘和叶轮旋转,在离心的作用下,污水中较大密度的砂粒被甩向池壁掉入砂斗,有机物则留在水中。调整电动机的转速可以达到最佳沉淀效果。
旋流井施工时需要开挖地土,当遇到从地面往下依次为层杂土和泥质粉砂岩的临海地区复杂地质时,由于地下水较为丰富,工期较短,周围轧线基础及水处理基础及设备安装需要同时进行施工,采用正做施工方法(即直立式开挖)或逆做施工方法(即沉井式施工)均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施工开挖量大,施工安全隐患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少施工量、确保施工安全的地下结构物施工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
① 大开挖:地表0~3.48m为回填土,采用开挖方式施工至高程-6m处,放坡比例为1:0.6,占用场地半径仅为21.9m,护坡采用植筋加素混凝土进行加固,同时高程-6m处四周加环形集水沟,采用泵送方式将雨水及旋流井后续施工积水排出;
② 二次开挖:继续开挖至高程-13.5m处,放坡比例为1:0.6,开挖至此时进行1.5m厚的环梁施工,环梁边壁井各施工0.5m高用于安装止水钢板带,环梁施工完成后进行高程-13.5m至-7.5m处筒壁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回填至高程-8m处进行夯实,同时施工冲渣沟与旋流池接口;
③ 逆做筒壁:50吨吊车站在回填土井壁边吊装内部土方,高程-27m至-13.5m处的筒壁按每节2.5m长从上往下逆做,后续依次进行底板、素混凝土坡底、以及12块稳流板施工;
④ 内外筒施工:施工高程-20m至0.5m处内筒及高程-7.5m至0.5m处外筒,最后施工高程0.5m处梁板平台。
所述的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其特征是:
步骤①时,采用大开挖即将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以上的土方全部挖走的方式施工至高程-6m处;
步骤②时,采用二次放坡的方式继续开挖至高程-13.5m处,环梁施工完成后采用正做法施工进行高程-13.5m至-7.5m处筒壁(3)施工;
步骤④时,采用正做法施工高程-20m至0.5m处内筒及高程-7.5m至0.5m处外筒。
本发明适用于施工场地受限,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可减少施工开挖及其他辅助措施的工作量,增加施工的安全性。本发明采用正做跟逆做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能够保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的成本,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旋流井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85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