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送丝装置的执行端及送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8438.1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9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边桂彬;李桢;张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H51/00 | 分类号: | B65H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韩来兵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执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丝装置的执行端及送丝装置,所述执行端包括:支架;两个相互平行的摆臂,每个所述摆臂均与所述支架的一端枢轴连接;送丝组件,所述送丝组件设于两个所述摆臂间且能够绕预设轴旋转,所述预设轴连接两个所述摆臂且与所述摆臂垂直;至少一个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均与所述送丝组件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摆臂和每个所述连接件驱动连接。提高了微导管送入巩膜静脉窦内的精度和效率,降低了手术的难度,避免了依赖于医生长期的学习和临床经验,同时避免了造成医源性损伤,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丝装置的执行端及送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进步,目前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正在呈现着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医疗器械作为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的指标之一,近年来也不断朝着精密化、自动化、卫生化发展。眼科手术要求严格,存在手术操作过程精细,人工操作手术过程学习时间长,显微环境下术野和操作姿势受限等临床难点。借助微导管进入巩膜静脉窦(schlemm管)以达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已经成为青光眼治疗手术中的一种普遍方法。现有手术过程依旧主要依靠医生的手术操作能力。将一定长度的微导管送入schlemm管内,微导管在进入schlemm管前,需要具有合适的送入角度,入眼后需要合适的递进速度,才能防止微导管发生折断,或者突出schlemm管壁。这些手术实施办法目前依赖于医生长期的学习和临床经验,难度较大,而且手术的精度和效率均较低,易造成医源性损伤。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送丝装置的执行端及送丝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导管递送过程中精度低、效率低和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丝装置的执行端及送丝装置。
一种送丝装置的执行端,包括:
支架;
两个相互平行的摆臂,每个所述摆臂均与所述支架的一端枢轴连接;
送丝组件,所述送丝组件设于两个所述摆臂间且能够绕预设轴旋转,所述预设轴连接两个所述摆臂且与所述摆臂垂直;
至少一个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均与所述送丝组件连接;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摆臂和每个所述连接件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部、走线部和执行部;
所述走线部包括两个中空壳体,每个所述中空壳体的一侧均设有朝向所述驱动部进线口,每个所述中空壳体的另一侧均设有朝向所述执行部的出线口;
所述执行部呈管状,所述执行部的一端设于两个所述中空壳体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中空壳体的侧壁连接,所述执行部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耳;
所述驱动部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与两个所述中空壳体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包括旋转部、与所述旋转部连接的臂体和两个分别与所述旋转部连接的旋转耳,两个所述旋转耳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旋转耳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臂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每个所述摆臂的旋转部均与一个所述固定耳通过贯穿二者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预设轴设于两个所述臂体间。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部一侧的外壁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设有一个第一滑块;
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通过连接杆与一个所述摆臂的两个旋转耳一一对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8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