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7076.4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4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钦;哈岩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钦;哈岩凌 |
主分类号: | B65D3/06 | 分类号: | B65D3/06;B65D3/22;B65D77/20;B65D85/7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庄伟彬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烫伤 隔热 纸杯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纸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的结构,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纸杯携带热饮中纸盖容易脱离造成严重烫伤的问题,包括纸杯、纸盖,纸杯的上设置上卷边,纸杯的内表面复合有第一聚乳酸淋膜层,纸盖包括盖体、盖板,盖板的下表面复合有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环绕盖体的外表面上向内凹设有置顶贴合线,纸盖盖合于纸杯,通过置顶贴合线使得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相接触,当纸杯内盛装的温度为60℃~100℃时,上卷边的上端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板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相接触区域经过热加温产生分子重新组合而结合一起,盖体的下沿向外向上卷起形成外卷边,用于手握合于外卷边避免纸杯的脱落,起到隔热防烫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的结构。
背景技术
纸杯是一种使用便捷,应用广泛的容器,尤其用于盛装水、咖啡、牛奶等液体,或者方便面、冲调粉等物料需要固液混合或者冲调的场合。
传统的纸杯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201523.1所公开的一种纸杯,其包括杯体和杯底,该杯体上沿设置有杯外折合的杯体上卷边,杯体侧壁为单一纸壁首尾相接固定而成,纸杯首尾相接形成杯体接合部,所述杯底的边沿向下弯折形成边沿下折区,边沿下折区被杯体侧壁底部向内包卷的内折区所包卷并相互粘合,形成一开口向上的容腔,并且通过内折区外设置紧压纹线使得杯底与杯体侧壁的结合强度增加,通过上卷边的设置,使得饮用时,人体的唇部远离直接与液体接触的杯体,防止倾倒过程中烫伤嘴唇,同时可用于与纸盖扣合连接。
现有的纸盖盖住纸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卡式,就是将纸盖大部分嵌入纸杯内部,然后利用纸盖的外表面卡住纸杯上的上卷边;第二种是外卡式,就是将纸盖套接住纸杯的外部,然后利用纸盖的内表面卡住纸杯的上卷边,从而实现纸杯与纸盖的卡接连接。
但是,纸杯和纸盖的连接无论是内卡式的连接还是外卡式的连接,其在携带热饮时,由于纸杯内空气的膨胀,使得纸盖的内表面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作用在上卷边上,使得纸杯与纸盖盖合部位产生渗漏现象,并且,纸杯的隔热效果差,如果在携带内卡式的纸杯、纸盖时,其纸盖的握合面积小,同时握合提取时会造成纸盖的变形,使得纸杯和纸盖的卡合效果差,造成脱离,握合于纸杯的话较大的热度传递到手上,造成烫伤,如果在携带外卡式的纸杯、纸盖时,握合于纸盖时,纸盖的变形造成纸盖与纸杯接合的区域脱离,增加纸杯与纸盖盖合部位的渗漏现象,握合于纸杯的话同样容易造成烫伤。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的结构,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纸杯携带热饮中纸盖容易脱离造成严重烫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防烫伤及隔热的纸杯纸盖的结构,包括纸杯以及盖设于纸杯的杯口处的纸盖,所述纸杯的上沿向外向下卷起形成上卷边,所述纸杯的内表面复合有第一聚乳酸淋膜层,所述纸盖包括纸质且呈锥形环状的盖体和盖板,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复合有第二聚乳酸淋膜层,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复合有第三聚乳酸淋膜层,所述盖体的上沿向内向下卷起形成内卷边,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边缘与内卷边粘合连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饮用口,环绕所述盖体的外表面上向内凹设有置顶贴合线,纸盖盖合于纸杯,上卷边嵌入置顶贴合线与盖板之间并通过置顶贴合线使得上卷边的顶端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板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相接触,当纸杯内盛装的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温度为60℃~100℃时,上卷边的上端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板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相接触区域经过热加温产生分子重新组合而结合一起,所述盖体的下沿向外向上卷起形成外卷边,用于手握合于外卷边避免纸杯的脱落,起到隔热防烫作用。
进一步的,纸盖盖合于纸杯时,所述上卷边的上端压平形成平面环状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板上的第三聚乳酸淋膜层压合,所述上卷边的外端压平形成平面环状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上的第一聚乳酸淋膜层与盖体上的第二聚乳酸淋膜层压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钦;哈岩凌,未经刘文钦;哈岩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7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自动洗车装置的无人收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旧电机定子拉铜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