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接入识别方法、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4301.9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9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阳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何彬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接入 识别 方法 充电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接入识别方法、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充电检测技术领域。负载接入识别方法包括:(1)间歇地对并联有检测基准电容的负载端施加为恒流的检测电流,并对经检测电流充电后的检测基准电容进行放电;(2)获取负载端电压在施加检测电流的过程中的变化表征指标;(3)若当前检测电流施加周期内的电压变化表征指标与参照指标间的差异满足预设基准时,则在负载端上有负载接入。基于所增设的检测基准电容,可通过比较接入电容性负载前后对负载端上电压升压过程的表征指标的变化,而识别出在负载端上是否有负载接入,以确保充电设备等的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充电等设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充电装置、负载接入识别方法及负载接入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应用充电电池进行离线办公的电子产品的种类逐渐增多,同时其功能也逐渐增多,诸如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相机、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然而,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上的功能逐渐增多,其电池的电量消耗速度也逐渐增快。而为了解决电子设备耗电过快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加大电池容量、减小设备耗电量、加快电池充电速度,以加快电池充电速度是目前行业的主要解决方案,有如PD/QC/PE/VOOC/SC等解决方案,例如公开号为US2007/0258687A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充电方法。
随着快充技术的发展,其对配套设备充电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为电子设备提供安全充电的环境,也是愈来愈需要关注核心问题。有些现有电子设备厂家为了提高自身设备的充电安全性,会在数据线上使用安全认证IC,确保为原厂唯一配套充电数据线,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1061698.8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安全芯片及申请号为CN201911061728.4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认证方法。
然而安全认证IC仅仅只能确保数据线的原厂性,但无法保证充电环境的安全性,例如,现有的充电数据线的充电回路一直处于打开状态,而这样对于电子设备甚至充电数据线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用户的充电习惯是在充电头和充电数据线一直连接着接线板,当用户湿手、或者说在桌子上打翻水杯,将会有可能使整个充电头和数据线毁坏。因此,存在对充电方法与电路结构进行改进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接入识别方法、充电控制方法、负载接入识别装置、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装置,以提高充电设备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负载接入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间歇地对并联有检测基准电容的负载端施加为恒流的检测电流,并对经检测电流充电后的检测基准电容进行放电;
获取负载端的电压在施加检测电流的过程中的变化表征指标;
若当前检测电流施加周期内的电压变化表征指标与参照指标间的差异满足预设基准,则在负载端上有负载接入。
在上述方案中,基于在负载端所增设的检测基准电容,以在利用检测电流对检测基准电容的充电过程中,可通过比较负载端上电压在接入电容性负载前后的变化,而识别出负载端在当前检测电流施加周期内及之前是否有负载接入,而能更好地识别出在负载端上是否有负载接入,并基于间歇性地对检测基准电容进行充放电而降低功耗,且能将检测电流设置成小于安全电流值而能更好地确保充电设备等的安全。
具体的方案为参照指标是预设指标,或为前一次检测电流施加周期内的电压变化表征指标,或为前多次检测电流施加周期内的电压变化表征指标的平均。
优选的方案为定时地对负载端施加检测电流;在负载端的电压达到预设值或对检测基准电容的充电时长达到预设值时,对检测基准电容进行放电。便于对检测过程的控制。
优选的方案为电压变化表征指标为指标值,电压变化表征指标与参照指标间的差异满足预设基准的步骤为电压变化表征指标间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有效地简化比较所需电路的结构或减少所需计算方法的计算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43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