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次成形的移液器吸头、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4006.3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7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寿;何振东;邵士民;陈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B01D15/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次 成形 移液器 吸头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成形的移液器吸头、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微型固相萃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二次成形;S2:后修饰。在所述步骤S1中,二次成形的方式为加热、加压与注模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在所述步骤S1中,二次成形后的形状根据SPE的要求确定。本发明基于商品化移液器吸头的二次定形和物理或化学后修饰改性而成,在保留商品化一次成形移液器吸头所提供的优点的同时;还具有免填充吸附剂、更高的萃取效率以及可定制的形状和尺寸等优点,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的分析目的与要求;而且该二次成形后修饰移液器吸头的制备方法简单,在应用方面也具有样品用量少、普适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固相萃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次成形的移液器吸头、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分离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样品消耗量少、分析速度快以及高通量等分析要求不断提高,操作和装置的微型化成为了近年来固相萃取(SPE)技术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基于移液器吸头(PT)的固相萃取技术(PT-SPE)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便捷的微型分离、纯化和富集技术。该技术仅通过移液器反复吸取和移除操作即可实现分离分析。由于操作简便、分析快速、样品消耗量少以及吸附剂封装灵活等优势,PT-SPE已吸引了大量科学家们的关注并使其逐渐成为了微型化萃取领域的主要技术手段。PT-SPE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环境分析和生化分离以及疾病诊断等领域。
大部分现有PT-SPE装置是由移液器吸头、吸附剂和滤头(如多孔砂芯熔块、脱脂棉和玻璃纤维丝等)组成,滤头包括上下两个,一个置于移液器吸头下端允许溶液通过,另一个置于移液器上端避免移液器被溶剂污染,吸附剂则置于两个滤头中间。
具有该结构的PT-SPE装置不仅制造步骤繁琐,而且存在由于滤头松动而导致吸附剂泄露的风险,这不仅会影响SPE的过程与结果,还可能会污染移液器。更重要的是,所有滤头-吸附剂-滤头夹心结构组成的PT-SPE装置都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即粒径小于滤头孔径的吸附剂不能被用于萃取,这样以来许多高容量的纳米吸附材料无法用于PT-SPE,使其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虽然多孔聚合物整体材料封装的移液器吸头可直接用于SPE而不需要固定滤头,在药物分析、蛋白质和多肽分离分析等方面也获得了应用,但这类PT-SPE装置的液体流动性相对较差,萃取容量因为聚合物材料的量少也受到限制,而且聚合物整体材料从移液器吸头内壁脱落的风险也不可预知。此外,由于PT-SPE是一项相对而言较新的分离与富集技术,商品化吸附剂的种类与数量有限,因此在常规分析中比传统SPE装置的成本仍然更高。这些因素均限制了PT-SPE在分离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次成形的移液器吸头、制备方法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PT-SPE装置制备过程繁琐,吸附剂存在泄漏的风险,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成形的移液器吸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S1:二次成形
对任意规格的商品化移液器吸头进行二次成形,得到二次成形后的移液器吸头;
S2:后修饰
利用可自聚合的化合物在水相或有机相中的自聚合对步骤S1中经过二次成形的移液器吸头进行后修饰,得到表面含有满足SPE要求的官能团的移液器吸头。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二次成形的方式包括加热、加压与注模等方式。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二次成形后的形状根据SPE的要求确定。
更进一步的,二次成形后的形状为拉伸细长形、内置滤头的拉伸细长形、自卷曲形、灯笼形或其他任意可二次成形的形状。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移液器吸头的规格可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10μL、200μL、1000μL、5mL和10mL等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4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