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绿色节能生产的茶叶脱毫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2572.0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0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林;曾荣华;蔡平秀;杨庆;梁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会同县安顺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43207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静 |
地址: | 418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毫 茶叶 凸块 收集筒 滑动 内筒 焊接 连通 顶端设置 节能生产 内壁上沿 内部设置 外壁焊接 向下滑动 最小位置 筒内部 筒外壁 翻边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绿色节能生产的茶叶脱毫机,包括外脱毫筒,及设置在外脱毫筒内部的内脱毫筒,所述外脱毫筒上焊接有第一凸块,且外脱毫筒的外壁焊接有收集筒,并且第一凸块贯穿外脱毫筒外壁与收集筒连通,所述内脱毫筒上焊接有第二凸块,且内脱毫筒的内部设置有内筒,并且第二凸块与内筒之间连通,所述内脱毫筒的顶端设置有分抛槽。本发明中,分抛槽中的茶叶被抛至外脱毫筒上,在外脱毫筒的内壁上沿倾斜面向下滑动,在与外脱毫筒进行接触时,对茶叶的一面进行脱毫处理,在滑动至直径最小位置后,出现翻边,滑动至内脱毫筒上,在内脱毫筒上向下滑动时,对茶叶的另一面进行脱毫处理,使得茶叶的两面可以进行均匀的脱毫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绿色节能生产的茶叶脱毫机。
背景技术
茶毫,也叫茶毛,是附着在茶叶上面的细小绒毛,在茶叶整个加工过程中,茶叶由于互相之间会发生摩擦,使茶叶上的茶毫掉落在成品茶里,冲泡后会使茶汤浑浊,又长时间漂浮在杯子上面,反复冲泡几次才能去除,影响茶汤色泽和口感。
为去除茶叶中的茶毫,茶厂一般采用机械装置去除茶毫,现有一种脱毫机,由圆简形简体再加上前后圆锥形的出茶口和驱动端口组成,这种脱毫机的简体简璧内焊接有数根角钢,茶叶依靠茶叶与这些角钢的碰撞实现脱毫,这种结构的茶叶脱毫机存在脱毫不均匀、脱毫效果差和脱亳造成茶叶破损影响茶叶外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茶叶脱毫机存在脱毫不均匀、脱毫效果差和脱亳造成茶叶破损影响茶叶外观的问题,而提出的基于绿色节能生产的茶叶脱毫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绿色节能生产的茶叶脱毫机,包括外脱毫筒,及设置在外脱毫筒内部的内脱毫筒,所述外脱毫筒上焊接有第一凸块,且外脱毫筒的外壁焊接有收集筒,并且第一凸块贯穿外脱毫筒外壁与收集筒连通,所述内脱毫筒上焊接有第二凸块,且内脱毫筒的内部设置有内筒,并且第二凸块与内筒之间连通,所述内脱毫筒的顶端设置有分抛槽,且分抛槽的上方中心位置处由下至上依次焊接有气槽和分料块,所述收集筒的上方设置有上料筒,且上料筒的下方通过输料管与分抛槽内部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输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槽上开设有环形阵列的透气孔,所述分料块呈圆台状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筒的内部顶端螺栓固定连接有气泵,且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气槽的内部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收集筒的底端焊接以后环形集风槽,且集风槽上连通有第一气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筒的内部底端螺栓固定连接有抽气泵,且抽气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气管与集风槽连通,所述抽气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气管与内脱毫筒内部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分抛槽呈中空圆台形结构,且分抛槽的底端直径小于顶端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脱毫筒正视面呈沙漏状结构,所述内脱毫筒正视面呈圆台形结构,且内脱毫筒的外壁与外脱毫筒的底端内壁之间间隙配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会同县安顺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会同县安顺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2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