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储层长水平井极限分簇射孔压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1133.8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4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白晓虎;慕立俊;赵振峰;李宪文;张矿生;唐梅荣;杜现飞;马兵;陈强;李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王卫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储层长 水平 极限 分簇射孔压裂 方法 | ||
1.一种致密储层长水平井极限分簇射孔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水平段综合品质分级评价标准
根据致密储层长水平井测井结果,筛选综合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判识因素中的数值,建立水平段综合品质分级评价标准,建立的水平段综合品质分级评价标准分为I、II、III类;
步骤二:选择压裂改造对象
根据步骤一的水平段综合品质分级结果,选择I、II类水平段作为压裂改造对象;
步骤三:对裂缝射孔位置进行分段和分簇
根据步骤二选择的压裂改造对象,结合甜点分布形态开展差异化布缝,对裂缝射孔位置进行分段和分簇;
步骤四:进行单段压裂规模的差异化参数设定
根据步骤三所分的簇数,进行单段压裂规模的差异化参数设定;
步骤五:进行多簇射孔及压裂施工
步骤四完成后,对水平井第一段进行油管传输多簇射孔,并进行压裂施工;
步骤六:桥塞坐封丢手与待作业井段的射孔
步骤五完成后,通过水力泵送可溶桥塞及射孔工具,进行桥塞坐封丢手与待作业井段的射孔;
步骤七:进行目的作业井段与下部已作业井段封隔
步骤六完成后,从井口投入与桥塞配套的可溶压裂球,进行目的作业井段与下部已作业井段的封隔,随后采用光套管注入实现压裂施工;
步骤八:重复步骤六-步骤七,直至完成长水平井全部层段极限分簇射孔压裂作业;
步骤九:关井,待可溶球及可溶桥塞溶解,放喷、求产和完井;
所述的步骤三中进行分段和分簇时,单簇射孔孔数为2孔/簇,单段裂缝簇数为8~12簇/段,簇间距与单段压裂水平段长根据甜点发育特征进行差异化参数设定的具体方法为:
在甜点连续发育的水平段,筛选均质的甜点,裂缝间距为5~10m,压裂段长为60~80m;
在甜点不连续发育的水平段,筛选地质工程条件相近的甜点,裂缝间距为10~15m,压裂段长为100~120m;
在甜点点状分散发育的水平段,筛选I类甜点,布缝辅助改造,裂缝间距为15~20m,压裂段长为150~180m;
所述的步骤六中射孔采用电缆传输火力射孔方式,单簇2孔且孔眼直径15~18mm,射孔相位180°;单段8~12簇,孔眼数16~24个;桥塞、各簇射孔枪之间采用点火开关连接,待桥塞泵送至坐封位置后点火坐封、丢手,然后上提电缆至第一簇射孔位置点火射孔,再依次上提至后续射孔位置逐级点火完成待作业井段所有簇的射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储层长水平井极限分簇射孔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筛选的综合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判识因素包括物性指标、含油性指标、地应力指标和脆性指标;其中物性指标采用有效孔隙度,含油性指标采用含油饱和度,地应力指标采用最小水平井主应力,脆性指标采用脆性指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储层长水平井极限分簇射孔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建立的水平段综合品质分为I、II、III类的具体分级评价标准为
(1)I类甜点:有效孔隙度≥5%,含油性≥70%,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0MPa,脆性指数≥50%;
(2)II类甜点:
①3%≤有效孔隙度<5%,50%≤含油饱和度<70%,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0MPa,脆性指数≥50%;
②有效孔隙度≥5%,含油饱和度≥70%,30MPa<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4MPa,40%≤脆性指数50%;
③3%≤有效孔隙度<5%,50%≤含油饱和度<70%,30MPa<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4MPa,40%≤脆性指数50%;
(3)III类甜点:
①有效孔隙度<3%,含油饱和度<50%,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0MPa,脆性指数≥50%;
②有效孔隙度<3%,含油饱和度<50%,30MPa<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4MPa,40%≤脆性指数50%;
③有效孔隙度≥5%,含油饱和度≥70%,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4MPa,脆性指数40%;
④3%≤有效孔隙度<5%,50%≤含油饱和度<70%,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4MPa,脆性指数40%;
⑤有效孔隙度<3%,含油饱和度<50%,最小水平井主应力>34MPa,脆性指数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1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