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和水稻共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0711.6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1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倪征平;邓富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7/06;A01K61/0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水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和水稻共养方法,环绕稻田设置用于养殖的水产沟渠;在所述水产沟渠中种植巨型稻;从所述水产沟渠底部向上均匀施加具有增强巨型稻抗涝抗倒伏功能的植物诱导抗性剂或生物刺激素;从所述水产沟渠底部向上均匀施加有益微生物菌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水产沟渠底部向上均匀施加具有增强抗涝抗倒伏功能的的植物诱导抗性剂或生物刺激素,区别现有的稻田水面施药方法,本申请的施药方式能有效的使得巨型稻的根系和茎秆都均匀受药。使巨型稻在水深0.5‑1.5米的环绕稻田水产沟渠中正常生长,将现有的水产沟渠变为稻田,又可以通过水稻的生长将水产生物排泄产生的有机物作为肥料利用,配合有益微生物菌的增殖,消除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改善保持水产和水稻共养水质、同时还可以利用环绕稻田水产沟渠种植巨型稻的水产和水稻共养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产和水稻的供养方法和形式很多,一种高产高效益的共养模式是环绕中心稻田,开启环绕的水产沟渠养殖水产生物如小龙虾等。通常沟渠的水深0.5-1.5米,沟渠中没有增氧设施,容易发生溶解氧不足,水产生物生长不良而且容易病死,并导致有害藻类如蓝藻的爆发。同时,沟中投放的饲料和水产生物排泄的粪便等又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水产养殖中可以通过种植水草和投放有益微生物控制污染的养殖水,但在环绕稻田的水产沟渠,水深多在0.5-1.5米,有没有增氧设施,水草很难成活。巨型稻可以长高到2米以上,具备了在沟渠中生长的基础,但是,巨型稻虽然比普通稻能承受的淹水深度12厘米高,但就现目前的种植技术只可以承受淹水30厘米的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产和水稻共养方法,能实现在现有的深水沟渠种植水稻,有效解决上述巨型稻淹水深度问题,并解决水产生物养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环绕稻田设置用于养殖的水产沟渠;
在所述水产沟渠中种植巨型稻;
从所述水产沟渠底部向上均匀施加具有增强巨型稻抗涝抗倒伏功能的植物诱导抗性剂或生物刺激素;
从所述水产沟渠底部向上均匀施加有益微生物菌剂。
进一步的,
在环绕稻田水产沟渠底部均匀铺设喷灌或滴灌管;
通过所述喷灌或滴灌管从所述水产沟渠底部向水产沟渠内释放具有增强巨型稻抗涝抗倒伏功能的植物诱导抗性剂或生物刺激素。
进一步的,还包括通过所述喷管在水产沟渠底部向水产沟渠内施加具有清除蓝藻等有害生物功能的有益微生物菌剂。
进一步的,所述具有增强抗涝抗倒伏功能的植物诱导抗性剂或生物刺激素包括但不局限于按每升养殖水施用10毫克-100克的多糖、低聚糖、多肽或蛋白质、太抗几丁聚糖、海藻素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更为优选的是按每升养殖水施用75毫克的太抗几丁聚糖。
进一步的,所述具有清除蓝藻等有害生物功能的有益菌包括但不局限于按每升养殖水施用10毫克-100克的枯草芽孢杆菌,嗜低温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放线菌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为优选的是按每升养殖水施用75毫克的枯芽春枯草芽孢杆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环绕稻田水产沟渠中种植巨型稻,同时由水产沟渠底部向上均匀施加具有增强抗涝抗倒伏功能的植物诱导抗性剂或生物刺激素,区别现有的稻田水面施药方法,本申请的施药方式能有效的使得巨型稻的根系和茎秆都均匀受药。使的巨型稻在水深0.5-1.5米的环绕稻田水产沟渠中正常生长,将现有的水产沟渠变为耕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2)同时在施药的过程中喷灌管向上的推进水压促进水产沟渠中的水运动,使得原来的死水变为活水,能有效改善水产沟渠的水质,促进水产生长,提高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