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交通管理用电子监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9023.8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8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诺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04;H04N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莞太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交通管理 用电 监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交通管理用电子监控设备,其结构包括:主机架、感光摄像头、罩挡、防风支架杆、锁定座、螺栓、背板,所述主机架一端设有感光摄像头且两者相互连接,两者上方位置联接罩挡同时在其底部位置通过防风支架杆联接锁定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防风支架杆末端的拉伸钩管的延展与摆动特性使其与背板位置的锁定座相互钩连,同时增设了一系列的锁止元件来防止两者连接后发生脱落现象,当拉伸钩管与锁定座的连接完成后,其整体会与主机架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型支架结构,可有效降低设备的重心,保持其在强风天气中的平衡,全面提升设备的抗风性能与抓拍画面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新型交通管理用电子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增大,治安与交通的后续问题随之而来,城市交通监控工程显然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交通越发达则意味着对电子监控设备的要求有所增加,电子监控综合利用管理信息平台、全方位加强交通信息引导提供了保障,有效遏制了交通违法行为,扩大了管控范围,虽然在交通管理中优势突出,但是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常规的电子监控设备在出厂前对于电子监控设备的支架立杆的抗风指数有着标准规定,对摄像机却没有抗风指标规定,这就造成电子监控设备在安装使用后遇到大风天气会剧烈摇晃导致抓拍画面抖动模糊,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新型交通管理用电子监控设备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交通管理用电子监控设备,其结构包括:主机架、感光摄像头、罩挡、防风支架杆、锁定座、螺栓、背板,所述主机架一端设有感光摄像头且两者相互连接,两者上方位置联接罩挡同时在其底部位置通过防风支架杆联接锁定座,锁定座上设有螺栓,背板正面局部位置与锁定座侧面相接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主机架一方面是作为设备的外部壳体结构并且用于承载内部构件进行使用,同时依靠优良的材质特性对内部构件起到防水、防雷击的保护,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设备的电子驱动元件的主体结构使用,所有电子终端元件都集中并分布在主机架内,感光摄像头为高清摄像元件,用于抓拍监控交通违法行为,罩挡为可滑动的连接结构,主要是起到防止雨水直接冲击在主机架表面的作用,螺栓用于调节主机架与锁定座之间的张紧程度,背板则是设备与墙体或杆体之间的连接载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防风支架杆由承接环管、拉伸钩管、弹簧支管、接环组成,所述承接环管一端联接拉伸钩管而另一端则与弹簧支管相连,弹簧支管末端设有接环,承接环管位于防风支架杆中段位置,主要是起到连接其两端构件的作用,同时底部的弹簧支管具有高强度的压缩与拉伸性能,能够实现一定长度的延展并使得与承接环管相连的拉伸钩管增大挂钩行程长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承接环管由螺纹管、扣板组成,所述螺纹管嵌合连接扣板,螺纹管为内圈整体分布有螺纹型构造沟槽的圆柱形管体,用于对应扣板上的螺旋形卡块并使得两者连接后可有效防止脱落,用于增强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拉伸钩管由闭合锁板、调距弹簧、钩头组成,所述闭合锁板通过调距弹簧与钩头相连并且使三者联动,闭合锁板一端的调距弹簧主要是利用弹簧自身的拉伸特性来实现拉伸钩管在得到弹簧支管的延展之后小幅度的调整,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实现钩头不同方向的摆动,从而更好的挂钩住锁定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闭合锁板由旋转臂板、主板、活动锁组成,所述旋转臂板一端联接主板,主板表面设有活动锁且与其相连,旋转臂板为可实现一定角度内倾斜的板块结构,主要是用于调整主板的表面水平角度从而增强闭合锁板与活动锁之间的连接便捷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活动锁由限位锁芯、弹压开关组成,所述限位锁芯连接并且联通弹压开关,限位锁芯末端位置设有不规则的卡块,主要用于与主板的对应嵌合,并且通过弹压开关的松紧触发来实现限位锁芯自身的位移变化以此将主板进行长度限定,防止连接后产生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诺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诺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