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8945.7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1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强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升式 生物反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包括:壳体、数显屏、生物反应机构、操控板,所述壳体侧边设有数显屏,数显屏内同时连接生物反应机构与操控板,两者相邻且均设于壳体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匀液装置能够阻挡流动的生物发酵液流动并引导其流动方向使其围绕一个方向重复流动,并且独有的采用波浪形构造的扰流板会打破液体张力从而增大液体的涌动力度,以此来全方位提升生物发酵液的菌落微粒分子分布范围的均衡性,在该种结构洗下还设置了循环进液管重复吸入喷出发酵液来防止发酵液静置,提高菌落的流动分布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与固相系统相比,生物反应器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生物反应过程,特别是其种类中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具有比其他生物反应器更强的抗杂菌污染的能力,流动性也更为均匀,且反应器本身结构简单,不具反应液泄漏点,同时卫生死角操作费用低,但是其缺点在于在进行高密度培养时混合不够均匀,这无疑会造成培养基液体菌落群分布不均,对于培养结果容易产生偏差,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包括:壳体、数显屏、生物反应机构、操控板,所述壳体侧边设有数显屏,数显屏内同时连接生物反应机构与操控板,两者相邻且均设于壳体内,壳体为生物反应器的外壳结构,其主要作用在于承载内部构件并且依靠高强度的金属外壳为构件提供防护,避免内部的构件在进行生物液体反应过程中受到外界的撞击或震动过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反应过程发生不可控的变化,数显屏则是用于观察并监测生物反应器数值变化的显示结构,其具有一定比例的液晶屏幕用于直观的投放设备数值以及能够配合操控板进行数值调整,操控板为数字按键类型的控制结构,通过不同的按键来设定设备的运行模式并以此来调阅设备的运行数值参数从而掌握反应变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生物反应机构由反应器主体、反应电极、出水管、膜组件组成,所述反应器主体位于最顶端位置且其底部两侧设有反应电极,反应电极侧边联接出水管,出水管一侧设有膜组件,反应器主体为生物反应机构的核心反应结构,其主要作用在于为细胞或细菌等微生物进行生化反应提供良好反应环境,使得微生物处在一个稳定的培养环境中,并能得到培养介质的循环供给,实现质量稳定的连续培养,并对进料流量进行测量,反应电极则是生物反应机构的反应作用构件,利用不同程度的电流,出水管为排放反应液废水的管道,膜组件则是为只有水分子可渗透的膜结构,用于分隔发酵液与其他液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反应器主体由进水口、沉淀室、液体腔、匀液装置、生物膜组成,所述进水口底部连通沉淀室,沉淀室中部位置设有液体腔且各向一侧连通匀液装置,生物膜位于液体腔底部且两者相通,进水口设于反应器主体最顶部的位置,其主要作用在于连接外部的输水设备与管道为反应器主体供水,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反应器主体的进料结构,沉淀室整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组成,并呈现梯形构造,其顶部较底部宽并组合构成底部的液体腔,生物发酵液中的颗粒分子在内部会由于沉积室结构的形状沉积在液体腔底部,生物膜的效果在于过滤,其具有生物氧化和生物过滤双重作用,能自由补偿和自动更新生物滤层,并能自行分解被滤层截留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匀液装置由密封板、返流座、扰流板、循环进液管组成,所述密封板内一侧底部设有返流座,返流座底部一端联接扰流板,扰流板上方位置设有循环进液管贯穿连接密封板,密封板为匀液装置的框架结构,其构造为不规则异形结构,主要用于承载构件连接并使其联动,返流座整体为梯形板块构造,主要用于阻挡流动的生物发酵液流动并引导其流动方向使其围绕一个方向重复流动,扰流板采用波浪形构造设置而成,当生物发酵液在其表面流动时会由于波浪形构造打破液体张力从而增大液体的涌动力度,以此来全方位提升生物发酵液的菌落微粒分子分布范围的均衡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强,未经陈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