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蓖麻油酯-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8313.0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蔡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旭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2/26 | 分类号: | C08F222/26;C08F220/56;C08F220/06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王阿宝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蓖麻油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蓖麻油酯‑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①预处理蓖麻油,蓖麻油和马来酸酐按比例加入搪瓷反应釜中,反应结束后进行分离提纯得到单蓖麻油酸酯,②将单蓖麻油酸酯和丙烯酰胺、去离子水按配比量加入不锈钢反应釜,搅拌升温至75℃,往不锈钢反应釜中均匀滴入烯酸溶液和引发剂溶液,保温反应4h后,二次加入等量的引发剂溶液,继续反应3h;③加入质量分数浓度为30%的液碱中和,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方法加工条件简单,操作简便,适合规模化生产,且该方法制得的蓖麻油酯‑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引入了多种活性官能团,能加强增强相与基体相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助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蓖麻油酯-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社会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自然资源问题也日益严峻,汽车行业也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逐渐朝轻量化、绿色环保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动力方向逐渐发展新能源汽车,由传统石油型能源驱动型向新型电力型汽车过渡;例如,汽车整车重量降的降低,采用新型的工程塑料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目前采用的新型工程塑料,其强度高、韧性好、可加工性强,而且重量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工艺研究的不断发展,改性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行业。复合材料因其高耐热性、耐腐性、高强度、高韧性、可回收再利用等优势,相比普通树脂基材料,其在汽车领域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复合材料一般由改性材料和树脂基材料相互结合形成。增强基材料与树脂基体之间由于他们物理、化学性能的不同,它们两者之间的界面结合会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整体性能。因此,在复合材料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采用助剂促使两种原本并不相容的物质能够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稳定的界面结构,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强度。因此,在复合材料研发的过程中,开发能够增强基材料与树脂基体之间的兼容性的助剂也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蓖麻油酯-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加工条件简单,操作简便,适合规模化生产,且该方法制得的蓖麻油酯-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引入了多种活性官能团,能与多种化合物反应,促进复合材料的增强相与基体相之间的界面化学键合作用,加强增强相与基体相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蓖麻油酯-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①将蓖麻油加入搪瓷反应釜中,升温至65℃,加入马来酸酐,搅拌至马来酸酐熔化,继续升温至90-130摄氏度,反应6h,反应结束后进行分离提纯得到单蓖麻油酸酯,其中,蓖麻油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1:2;
②将单蓖麻油酸酯和丙烯酰胺按配比量加入不锈钢反应釜,继续加入去离子水,单蓖麻油酸酯、丙烯酰胺、去离子水的摩尔比为1:0.05:0.02,搅拌升温至75℃,往不锈钢反应釜中均匀滴入烯酸溶液和引发剂溶液,于30min内滴完,保温反应4h后,二次加入等量的引发剂溶液,继续反应3h;其中,单蓖麻油酸酯、烯酸、引发剂的摩尔比为4:1:0.04;
③加入质量分数浓度为30%的液碱中和,得到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烯酸采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②中烯酸溶液的浓度为1mol/L,其中,溶剂采用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②中加入的引发剂溶液的浓度为0.02mol/L。溶剂采用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①中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用水洗至中性,减压蒸馏,得到单蓖麻油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②中滴加烯酸溶液和引发剂溶液的速率与升温速率呈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旭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旭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