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海深光纤线团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7414.6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贺然;汤伟江;孙铁绳;邵卫;高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海深 光纤 线团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海深光纤线团,线团绕制需要借助绕线架,在绕线轴两端分别安装前端板、前端板轴套,后端板和后端板轴套,安装完毕后将补形块分别插入到进水槽中,形成完整的绕制端面,将光纤线包绕制在绕线轴上,将补形块从前端板和后端板中拔出,将绕制端面整个装入线团壳体后,抽取轴套和绕线轴,在线团壳体上安装出线嘴,完成线团的加工。本发明全海深大水压条件下,光纤线包内应力分布集中以及端板变形等问题,通过端板进水槽结构设计,实现了内应力的合理分布,并且兼顾绕线工艺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线团结构改动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领域,尤其是一种全水下光纤线团。
背景技术
针对“海斗”号等全海深潜水器水下高清视频实时传输要求,需要借助光纤将数据传递至水面平台。大长度光纤通常以线团的形式储存,安装在潜水器湿舱位置,潜水器运动时光纤从线团中被动布出。
光纤线团采用逐层紧密缠绕涂抹专用粘接剂的方式加工成型,在水下使用时外部海水很难进入线包内部,内外的压力差将对线包产生挤压作用,挤压力通过端板外侧的水压传递至线包实现平衡,在线包与两端板接触位置形成挤压力集中区域,产生的局部应力使光纤线团中光纤产生微弯变形,导致光纤信道损耗增大而无法满足通信要求。尤其是随着航行时间的增长,线团携带的光纤长度也随之增加,并且在全海深大水压使用环境下,线包挤压应力造成的附加损耗及对线包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通信性能和安全性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海深光纤线团。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全海深条件下的光纤线团,更适应于高水压的应用环境。通过端板内侧的进水槽,将海水引入线包两侧,实现内外水压的平衡,降低对线团端板的挤压作用,减小局部应力,降低应力对光纤传输性能的影响。设计了补形块以消除均压结构对绕线工艺的影响,两侧端板采用透明非金属材质,并进行长度刻线,实现线包长度信息的直观获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海深光纤线团,包括前端板(1)、前端板补形块(2)、绕线轴(3)、后端板(4)、后端板轴套(5)、前端板轴套(6)、后端板补形块(7)、光纤线包(8)、线团壳体(9)和出线嘴(10);
线团绕制需要借助绕线架,在绕线轴(3)两端分别安装前端板(1)、前端板轴套(6),后端板(4)和后端板轴套(5),安装完毕后将前端板补形块(2)和后端板补形块(7)分别插入到前端板(1)和后端板(4)的进水槽中,形成完整的绕制端面,保证绕制工艺的实施。将光纤线包(8)绕制在绕线轴(3)上,将前端板补形块(2)和后端板补形块(7)分别从前端板(1)和后端板(4)中拔出,将绕制端面整个装入线团壳体(9)后,抽取前端板轴套(6)、后端板轴套(5)和绕线轴(3),在线团壳体(9)上安装出线嘴(10),完成线团的加工,加工好的光纤线团由前端板(1)、线团壳体(9)、光纤线包(8)和出线嘴(10)和后端板(4)组成。
所述前端板(1)和后端板(4)采用非金属透明材料,且后端板(4)的外侧有光纤微缆长度刻线,长度刻线在线团绕制前通过线团结构进行计算确定。
所述前端板(1)和后端板(4)上均布开槽,且前端板(1)和后端板(4)的开槽尺寸可保持一致也可按照各自端板尺寸进行确定,开槽总截面积为端板截面积的10%~15%,开槽深度为端板厚度的8%以上,开槽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促进水介质进入线包侧面的形状。
所述后端板(4)上长度刻线的圆弧角度为30°~40°,宽度1mm,深度0.4mm,并填涂H04-2红色环氧硝基磁漆(GJB384A-1996)。
所述线团壳体(9)的外圆上均布进水孔,进水孔的直径为6mm~12mm。
所述光纤线包(8)由单根光缆分层双向密集缠绕而成,通过粘接剂固连在前端板(1)和后端板(4)之间,前端板(1)和后端板(4)与壳体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74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分类一体式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氧传感器螺母的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