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纬线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7362.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强;姜润喜;沈明;邱延平;朱林;刘鹏;公彦秀;杜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00 | 分类号: | D03D1/00;D03D13/00;D03D15/283;D03D15/47;D03D15/58;A62B35/00;A62B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智易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15 | 代理人: | 朱春野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纬线 股线高 耐磨 缓冲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缓冲包包括:
缓冲部,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多次折叠、缝制而成的折叠部和两个端头部,所述折叠部呈多层S型,其中每一次折叠的第一编织带都与已经折叠的第一编织带缝制在一起,具体地,缓冲部(1)由第一编织带(11)制作而成,第一编织带(11)双层对折,然后从对折部位开始进行第一次缝制,第一次缝制线(101)将相邻的两层第一编织带缝制在一起;然后在设定部位将第一编织带折回,完成第二次折叠,第二次缝制线(102)将折叠后的四层第一编织带缝制在一起;然后第一编织带折叠返回,完成第三次折叠,进行第三次缝制,第三次缝制线(103)将前面三次折叠的六层第一编织带缝制在一起;然后将第一编织带折回,完成第四次折叠,进行第四次缝制,第四次缝制线(104)将前面四次折叠的八层第一编织带缝制在一起;然后将第一编织带折回,完成第五次折叠,进行第五次缝制,第五次缝制线(105)将前面五次折叠的十层第一编织带缝制在一起,依此方法继续制作,得到完整的缓冲包;所述两个端头部在受到大于设定外力的拉力作用下,所述折叠部逐渐分开,还原为第一编织带;
连接部,设置为两个,由第一编织带、第二编织带或第三编织带制作组成,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部的一个端头部固接;
承重部,设置为两个,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制作形成的耳环,所述承重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部固接;
其中,所述第一编织带由规格为50~1000D的经纬纱经过初捻、复捻处理,编织而成,初捻捻度设置为160~300捻/米,复捻捻度设置为120~260捻/米,其宽度为20~40mm,厚度为1~5mm,经向密度为10~20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米,所述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涤纶纤维长丝或锦纶纤维长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带由经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涤纶长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或芳纶纤维长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二编织带的宽度为30~50mm,厚度为2~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带的经向密度为13~25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第三编织带组成,所述第三编织带由经纬纱加捻、编织而成,所述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涤纶纤维长丝或锦纶纤维长丝,所述第三编织带的宽度为20~40mm,厚度为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编织带的经向密度为10~20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第一编织带组成,且所述缓冲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承重部连接为一体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包由同一条编织带制作而成,其中,所述编织带的中间主体部分多次折叠、缝制形成缓冲部,所述编织带的两个端部制作为具有耳环结构的承重部,所述承重部与所述缓冲部之间的部分作为连接部。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包括:
选取第一编织带经纬纱纤维;
对选取的第一编织带经纬纱纤维进行初捻、复捻处理;
经过复捻的经纬纱通过整经机形成的一定长度的纱线盘头;
取一定数量的经纱和纬纱,穿过纱架,依次通过穿筘、停经片、穿棕和停经片、棕丝眼完成穿纱过程;
启动第一编织带织带机,根据设定的第一编织带规格,穿好纱线、锁边,修正织带机钩针、纬针、锁边针位置,引入纬纱交错生产第一编织带;
依照以上生产第一编织带的步骤生产第二编织带,其中,第二编织带的经纬纱不包括进行初捻、复捻处理;
根据缓冲部的规格,切割用于制作缓冲部的第一编织带,进一步经多次折叠、缝制形成折叠部;
根据承重部的规格,切割用于制作承重部的第一编织带,进一步制作为具有耳环结构的承重部;
依据连接部的规格,切割用于制作连接部的第一编织带、第二编织带或第三编织带;
将承重部、连接部、缓冲部、连接部和承重部依次固接,得到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73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编织机用纱线上蜡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涤纶网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