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打圈钳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4503.5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4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董绍光;叶丽雅;王文廷;叶润潮;陈顺军;罗勇;龙彪;赵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001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打圈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打圈钳,涉及手动工具领域。在现场装表接电环节中,导线打圈基本利用尖嘴钳进行绕圈,绕圈大小无法准确控制,费时费力。本发明包括钳体、钳柄和打圈器,打圈器可旋转连接于钳体的中心轴上,钳体上设有端向贯穿的弧形滑槽,打圈器上设有与弧形滑槽宽度相配的旋转导向定位轴,定位轴上位于钳体外侧位置设有用于导线弯曲定型的导线弯曲轮,中心轴上位于钳体外侧位置设有用于导线弯曲定型的导线圈内轴,打圈时,把导线头部插入导线弯曲轮和导线圈内轴之间,导线圈内轴作为圈内径模具,一手握住钳柄,另一手握住打圈器从弧形滑槽一侧旋转到另一侧,完成导线打圈,结构简单,轻巧,打圈精度高,携带方便,便于现场打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打圈钳。
背景技术
目前,在装表接电环节中,电力人员在安装互感器时需要对一端裸露导线进行绕圈,然后将其固定在螺母上,再放入垫片、弹簧垫圈,以此保证互感器有效通电。对于绕圈的要求是,圈的大小应能保证绕圈完整套入螺栓,同时其直径应小于垫片的。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尖嘴钳进行绕圈,存在绕圈大小无法准确控制,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大小,费时费力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打圈机体积大,重量重,采用单片机集成控制,需要接通220v电源,而且结构复杂,维修不便,不适合装表接电现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便携式打圈钳,以方便携带,快速精确地在施工现场实现导线打圈为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打圈钳,包括钳体、钳柄和打圈器,所述的钳柄上端与钳体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的打圈器的下端通过钳体端向的中心轴可旋转连接,所述的钳体上设有端向贯穿的与中心轴共轴线的弧形滑槽,所述的打圈器的下部设有与弧形滑槽宽度相配的旋转导向定位轴,定位轴上位于钳体外侧位置设有用于导线弯曲定型的导线弯曲轮,所述的中心轴上位于钳体外侧位置设有用于导线弯曲定型的导线圈内轴,对导线打圈时,导线位于导线弯曲轮和导线圈内轴之间。通过导线圈内轴作为圈内径的模具,通过转动打圈器控制导线弯曲轮对导线进行弯曲打圈,可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导线的精确打圈,打圈时,把导线剥除绝缘皮的头部插入导线弯曲轮和导线圈内轴之间,一手握住导线和钳体,另一手控制打圈器从弧形滑槽一侧旋转到另一侧,完成导线头部打圈,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打圈操作方便,打圈精度高,速度快,无需外接电源,可完全用双手操作,携带方便,便于现场打圈作业。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钳体包括与钳柄连接的连接部和设于连接部上面的两个对称的分钳体,两个分钳体之间为限位槽,限位槽限定打圈器只做周向旋转、防止轴向移动,所述的弧形滑槽设于所述的两个分钳体上,所述的定位轴穿过两个分钳体的弧形滑槽,并在两个分钳体的外侧位置各设置一个所述的导线弯曲轮,所述的中心轴穿过两个分钳体并在两个分钳体的外侧位置各设置一个导线圈内轴。通过在一个工具上设置两个打圈结构,可同时配置不同内孔尺寸的2个打圈型号的导线圈内轴,并可同时实现打圈,可有效适应不同打圈规格型号,并提升打圈效率。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导线圈内轴的左下侧设有用于导线打圈时限定导线位置的限位器。在打圈时,限位器有助于限制导线受力时侧向外移,打圈时,手部只需较小的力便可控制固定导线。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导线弯曲轮包括设有用于与导线相抵的初抵平面的轮体和外凸于轮体的轮尖,所述的旋转导向定位轴位于弧形滑槽的槽左端部时,初抵平面与导线相抵,轮尖位于初抵平面的上端位置,所述的轮尖的尖部圆弧角处理,轮尖与初抵平面之间为圆弧过渡面。初抵平面可有效提升导线打圈初始时的侧向定位,圆弧化轮尖作为导线的接触压弯部位,不容易损伤导线。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导线弯曲轮与定位轴之间通过等边多边形孔轴配合结构可拆卸嵌配,导线弯曲轮外侧通过紧固件固定。实现导线弯曲轮的定位安装和固定,通过紧固件固定可实现导线弯曲轮的拆卸和更换,便于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导线弯曲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4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络合物有机染料、彩色光阻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大米加工用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