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皮给药贴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3257.1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杨旭燕;高猛;叶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0 | 分类号: | A61N1/30;A61N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贴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皮给药贴片,包括:第一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第二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经皮离子导入单元以及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第二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经皮离子导入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所述第一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和第二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经皮离子导入单元。本发明为便携式设计,体积小,在使用时无需连接专用设备,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本贴片具有两个给药通道,可以实现两种药物经皮给药,发挥协同治疗作用。本贴片使用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强化给药过程,给药速度快、皮肤透过能力强,可加药的储药池结构,也大大增加了给药持续时间;减小或避免传统离子导入给药方法对皮肤的刺激或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双通道经皮给药贴片。
背景技术
经皮给药是通过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一种给药方法,它能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以降低毒副反应、稳定血药浓度、用药方便等优点。
离子导入法是传统的促进经皮渗透吸收速度的方法,但其需要专用设备仪器辅助,在给药过程中会限制患者的活动,不适合患者在家中使用。另外,传统的离子导入经皮给药常需要较强的电流强度或较长通电时间,这都会在实际使用中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皮肤刺激或者损伤。传统离子导入经皮给药制剂往往只能包含一种药物成分,当需要两种或多种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要求患者接收两次以上给药治疗,耗费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双通道经皮给药贴片,体积小,便于携带,可重复使用,且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具备两种药物同时、或交替给药功能以实现两种药物的协同治疗作用,通过电渗驱动强化给药效率,可以持续补充药液,给药时间持久,能减小或避免对患者皮肤刺激,安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皮给药贴片,包括:第一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第二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经皮离子导入单元以及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第二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经皮离子导入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所述第一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和第二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经皮离子导入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储药池、第一电极、第一多孔薄膜、第一多孔薄膜支撑层、第三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药池、第一电极分别具有一个注药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储药池、第二电极、第二多孔薄膜、第二多孔薄膜支撑层、第四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药池、第二电极分别具有一个注药口。
进一步地,所述经皮离子导入单元包括:基板、第一导电凝胶、第二导电凝胶,其中第一导电凝胶、第二导电凝胶涂覆在基板底面,并完整包覆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一多孔薄膜支撑层、第二多孔薄膜支撑层。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集成有微型电池和控制芯片,通过导线与上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连接,为所述多孔薄膜电渗驱动单元和经皮离子导入单元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多孔薄膜、第二多孔薄膜的下表面分别粘附于第一多孔薄膜支撑层、第二多孔薄膜支撑层以使其固定在基板上;所述第一储药池、第二储药池键合固定在基板上,并分别与第一多孔薄膜、第二多孔薄膜的上表面形成储药腔体;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集成固定在第一储药池、第二储药池内部,实现与药液的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为生物相容性且有一定支撑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药池、第二储药池由柔性生物相容性材料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3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