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无水压裂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5720.8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许建国;李边生;段永伟;赵晨旭;陈实;王翠翠;张珊美佳;朱浩宇;任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水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无水压裂系统及方法,属于油气开采领域。该系统包括:多个二氧化碳运输车、气液分离罐、增压泵、混砂罐、加液泵、输液管、搅拌件以及多个压裂泵车;多个二氧化碳运输车均与气液分离罐连接,气液分离罐与增压泵的进口端连接,增压泵的出口分别与混砂罐的顶部、多个压裂泵车底部的进液端连接,多个压裂泵车顶部的出液端均用于与油井的井口连接;混砂罐的底部与输液管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搅拌件位于输液管内,加液泵与输液管的第二进液口连接,输液管的出液口与多个压裂泵车连接。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敏感性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储层,且提高了压裂的成功率以及支撑剂的支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无水压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油气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和常规油气产量的不断下降,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开发的主流,致密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差,敏感性强,水锁伤害严重,水基压裂液长时间滞留,造成储层基质伤害率增大。因此,常采用二氧化碳无水压裂的方法对储层进行压裂施工。
相关技术中通过向油井内加入二氧化碳和支撑剂,通过二氧化碳注入油井内时携带的高压使地层破裂形成裂缝,支撑剂进入裂缝中实现对裂缝的支撑,进而完成压裂施工。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针对敏感性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储层,上述方法的压裂成功率低,支撑剂加入不稳定,造成支撑剂的支撑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无水压裂系统及方法,可解决针对敏感性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储层,上述方法的压裂成功率低,支撑剂加入不稳定,造成支撑剂的支撑效果差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无水压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多个二氧化碳运输车、气液分离罐、增压泵、混砂罐、加液泵、输液管、搅拌件以及多个压裂泵车;
多个所述二氧化碳运输车均与所述气液分离罐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增压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混砂罐的顶部、多个所述压裂泵车底部的进液端连接,多个所述压裂泵车顶部的出液端均用于与油井的井口连接;
所述混砂罐的底部与所述输液管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搅拌件位于所述输液管内,所述加液泵与所述输液管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输液管的出液口与多个所述压裂泵车连接。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增压泵与所述混砂罐之间的管线上,所述第一阀门用于调节通过所述增压泵进入所述混砂罐内液态二氧化碳的含量。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混砂罐的顶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混砂罐内的压力在安全阈值内。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混砂罐的底部与所述输液管的第一进液口之间,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混砂罐内的支撑剂进入所述油井内的含量。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密度计,所述密度计设置在所述混砂罐与多个所述压裂泵车之间,所述密度计用于检测所述混砂罐内支撑剂进入所述压裂泵车内的含量。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回流管线,所述回流管线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压裂泵车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二氧化碳运输车连接。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多个所述压裂泵车与所述油井的井口之间,所述第四阀门用于控制液态二氧化碳与支撑剂进入所述油井的进口内的含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将支撑剂放入混砂罐中,对二氧化碳无水压裂系统进行清理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57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