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压机系统控制纠偏与压力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5664.8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5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陶永雄;余尚伟;张迁;刘忠良;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5/00 | 分类号: | B02C25/00;B02C4/02 |
代理公司: | 重庆顾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6 | 代理人: | 霍维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压机 系统 控制 纠偏 压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辊压机系统控制纠偏与压力控制方法,包括采用一个分段优先控制策略,该策略用于保证辊压机的有效做功;即首先设定工作压力值及允许偏差值,再设定一个允许纠偏的辊缝/压力偏差值,根据所述允许纠偏的辊缝/压力偏差值,使辊压机控制程序不会强制纠偏和/或不会强制恒压等。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恒辊缝、恒压力控制的方案,能更好地保证辊压机的有效做功,自动纠偏,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以及辊压机的挤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辊压机控制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辊压机纠偏与压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辊压机在运行过程中,物料通过固定辊与活动辊之间时,在两辊的压力作用下而被挤碎。在物料被压辊挤压的过程中,物料对压辊的反作用力将会使辊压机活动辊产生回退力,向活动辊上施压并维持固定辊与活动辊之间的辊隙稳定是由液压控制系统完成的。
对活动辊两端施压,由配置于辊压机端部件上的液压缸进行,液压缸分别置于活动辊两侧,对称装配在端部件上。液压缸施压于活动辊两侧轴承座上,从而传递到两辊之间的物料上。每个液压缸的压力控制各由一个组合控制阀块控制,组合控制阀块安装在辊压机活动辊侧端部件上。组合控制阀块主要由集成块、蓄能器、电磁换向阀、节流阀、单向阀、溢流阀、压力传感器、快速卸荷阀组及测压接头组成。液压缸内液压油的补充及排泄,均由组合控制阀块上相关液压元器件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中,辊压机程序基本分为恒辊缝和恒压力控制,恒压力控制的技术认为只有保证有压力才有很好的挤压效果,恒辊缝控制的技术认为只有保证两辊平行(两辊不平行时有一侧会漏料严重,物料不能被挤压)才有很好的挤压效果,两者都有缺点:恒压力控制的辊缝偏差大,恒辊缝控制的压力偏差大,实际挤压效果不好。
例如,公开号为CN10989632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辊压机纠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用于分别安装固定辊与活动辊两端的固定轴承座与活动轴承座,固定轴承座与活动轴承座平行间隔布置,固定轴承座与活动轴承座的相对应面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的楔形面相互配合,活动轴承座的另一面上设置有液压油缸,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油缸驱使活动轴承座贴近固定轴承座,使得两辊处于近似平行或平行的位置,同时确保将两端辊缝大小调整至误差范围内,保证辊压机的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但是,存在的误差范围依然偏差较大,并没有对偏差本身就行控制,实际挤压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辊压机纠偏与压力控制方法,首次提出对偏差本身就行控制,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恒辊缝、恒压力控制的方案,能更好地保证辊压机的有效做功,自动纠偏,提高挤压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辊压机纠偏与压力控制方法,包括采用一个分段优先控制策略,该策略用于保证辊压机的有效做功;即
首先设定工作压力值及允许偏差值,再设定一个允许纠偏的压力偏差值,根据所述允许纠偏的压力偏差值,使辊压机控制程序不会强制纠偏和/或不会强制恒压。
进一步的,包括:
S1,当两辊左右间隙偏差小于允许偏差范围时,按工作压力设定值进行调节;
S2,当两辊左右间隙偏差在大于允许偏差范围时,间隙大的一侧加压阀打开系统进行加压;间隙小的一侧减压阀打开系统进行减压,在纠偏周期内依次循环且保持工作压力在设定上、下限定范围内。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包括如下子步骤S21;
S21,如在纠偏过程中因辊缝偏差导致允许纠偏的压力偏差值超出设定的上下限值,则停止纠偏运行,在设定值范围内稳定输出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5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