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突发实时数据的时间触发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5567.9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1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詹鹏;潘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823 | 分类号: | H04L12/823;H04L12/911;H04L12/927;H04L5/00;H04L5/14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郭纯武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突发 实时 数据 时间 触发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支持突发实时数据的时间触发传输方法,旨在提供一种通用性强、兼容普通时间触发传输,可提高传输能力的时间触发传输方法。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在交换式全双工网络中,规划具备强实时数据包和普通时间触发数据包传输的节点;每个节点时隙分配一个抢占保护时隙;网络传输协议模块首先将待发送的数据送到发送缓存,抢占式时间触发调度模块将强实时数据包优先发送出去,普通时间触发数据则缓冲等待,并延迟一定时间后再被发送;数据包通过网络中的交换机进行路由转发时,网络交换机将优先对强实时数据包进行转发,接收数据分流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流,且强实时数据包优先送给上层协议,并交上层应用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机载交换式全双工传输网络,可兼顾突发数据实时传输的确定性传输方案。尤其是支持时间触发传输网络中的突发实时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作为一种面向实时控制应用的现场总线,以其短帧数据结构、多发工作方式、通信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位仲裁、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网络也越来越复杂,数据的传输密度也随之增加,而CAN总线的带宽较低,很难在有大数据量交换要求的应用中取得优势。现场总线中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允许信息延时到达,否则信息将变为无效,甚至对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由于CAN总线采用位仲裁机制的自主抢占式模式,当信息量和数据密度大并且接近CAN总线额定带宽时,将导致低优先级的信息产生很大的数据延迟,甚至出现数据丢失等现象,对于传输时刻的正确性和精确性有严格要求的某些系统而言,常用的CAN总线已经无法满足其实时性。
当前工业应用中高速总线网络大多采用交换式全双工通信方式。交换式网络相比总线型网络而言,不存在数据冲突问题,且相比传统的CAN总线拥有更高的网络带宽容量,数据传输延迟相对更低,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机制使传输延迟具有不确定性。传输延迟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交换机的排队延迟,当同时来自于多个端口的数据包需要向同一个端口转发时,交换机需要将这些数据包进行排队缓冲,并依次转发。当系统应用所传输的数据量较少时,网络负荷较低,数据传输的时延也较低,可以满足常规应用需求,而当应用于网络负荷较高的场合时,数据传输时延带来的影响则会比较明显,严重影响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工业控制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根据传输的可预测性,分为周期性数据和非周期性数据。周期性数据是基于时间驱动方式传输,即采用固定的频率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时间具有周期性,数据长度往往是可预知的。非周期性数据的传输时间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为了保证总线系统中周期性数据的准确传输,引入时间触发机制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在网络中,根据节点传输需求随机传输数据的机制被称为事件触发传输,网络采用事件触发传输具有传输时延不确定、不可预知的特点(当网络负荷较重时更为明显),会导致网络的确定性差,该传输方式在某些工业应用场景中是无法接受的;时间触发传输的实质是采用时分复用,通过全局时钟精确同步,节点使用预先分配时隙进行通信,周期性的数据传输构成一个时分多址周期,从而避免争用物理链路,将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也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各个节点使用,每个节点在规划的时隙内进行数据传输,不同节点的时隙序列组成一个TDMA周期。时分复用的特点是独占时隙,而信道资源共享,时隙事先规划并分配好,每个节点使用的时隙不重叠,该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周期性数据传输时延不确定性问题。典型的时间触发协议(TTP)、时间触发CAN(TTCAN)、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 Triggered Ethernet)就采用了时间触发传输方法,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55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