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费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4103.6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5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毛峻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Q2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费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费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其中,上述计费方法,包括:获取待计费数据标识;获取与所述待计费数据标识匹配的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匹配的第一原数据标识;根据预设价格、所述待计费数据标识、所述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原数据标识,生成计费账单;将所述计费账单推送给第一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发生数据消费时,可联合待计费数据、分析算法以及原始数据进行计费,提高了计费方式的精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费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数据共享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于物联网生态的零散性,在数据共享时,通常需要通过分析算法提供者提供的分析算法,将从一个或多个原数据提供者处采集的原始数据融合处理后,再将处理后数据提供给数据消费者。
现有技术在计费过程中,数据消费者的计费环节与原数据提供者的计费环节通常相互独立,导致计费的准确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费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计费过程中,数据消费者的计费环节与原数据提供者的计费环节通常相互独立,导致计费的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费方法,包括:
获取待计费数据标识;
获取与待计费数据标识匹配的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匹配的第一原数据标识;
根据预设价格、待计费数据标识、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第一原数据标识,生成计费账单;
将计费账单推送给第一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费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计费数据标识;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待计费数据标识匹配的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匹配的第一原数据标识;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价格、待计费数据标识、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第一原数据标识,生成计费账单;
推送模块,用于将计费账单推送给第一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计费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费方法在获取待计费数据标识后,会进一步获取与待计费数据标识匹配的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匹配的第一原数据标识,并综合考虑预设价格、待计费数据标识、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第一原数据标识来生成并推送计费账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计费过程中,数据消费者的计费环节与原数据提供者的计费环节通常相互独立,导致计费的准确度较差的问题。当发生数据消费时,可联合待计费数据、分析算法以及原始数据进行计费,提高了计费方式的精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费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预设数据记录,获取相匹配的待计费数据标识、第一分析算法标识以及第一原数据标识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计费账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第一提供者标识的第三计费账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费方法工作流程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获取模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4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