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多孔连续介质离散模型的定排量挤酸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3654.0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0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卢立泽;高鑫;米中荣;蒋利平;汤夏岚;瞿建华;王志坤;万传志;郝成舜;张艺久;刘卉;夏冰;欧阳静芸;万丽娟;程洋;张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C10/00 | 分类号: | G16C10/00;G16C20/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多孔 连续介质 离散 模型 排量 计算方法 | ||
1.三维多孔连续介质离散模型的定排量挤酸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初始孔隙空间分布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
S2、通过三维多孔连续介质离散模型计算m+1时刻的压力场,再由压力场得到流速场;所述压力场为通过迭代循环得到的真实压力分布的近似解,所述压力场的计算方法包括:
S201、假设一个初始注入压力Pguess,然后求得当前注入压力下的压力分布;
S202、通过达西公式计算入口端的酸液注入流量Qc;
S203、迭代循环,直至计算流量Qc与真实流量Q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给定的误差系数,所述迭代循环包括以下步骤:
S2031、如果|Q-Qc|≤ε或者Qc<0,跳至步骤S2032;
否则直接修正酸液注入压力为并跳至步骤S2035;
S2032、若Qc<0,或|Q-Qc|≤ε且为第一次迭代循环,则酸液注入压力Pinj修正为:
若|Q-Qc|≤ε且不是第一次迭代循环,则酸液注入压力Pinj修正为:
S2033、将压力修正次数n加1,用Qc替代之前的Qold,Pold替代之前的Pold1,Pinj’替代之前的Pinj;
S2034、用Pinj’作为恒定注入压力边界,求压力分布;然后计算入口端的酸液注入流量Qc,再跳至S2031;
S2035、以计算得到的Pinj’为目标结果,迭代循环结束;
其中,Q—给定的注入流量,m3/s;Qc—计算出的注入流量,m3/s;ε—误差系数,无因次;n—压力修正次数,无因次;Qold—上一次通过修正计算出的注入流量,m3/s;Pold—上一次修正得到的注入压力,MPa;Pold1—Pold之前一次修正得到的注入压力,MPa;w—权重,无因次;
S3、通过三维多孔连续介质离散模型计算m+1时刻各空间节点处的传质速度和H+扩散速度;
S4、通过三维多孔连续介质离散模型计算m+1时刻的酸浓度场;
S5、通过三维多孔连续介质离散模型依次计算出m+1时刻的孔隙度、渗透率、比表面、孔吼半径,并更新各空间节点的物性属性;
S6、判断:如果蚓孔突破岩心则计算完毕,否则回到步骤S2;
其中,m在三维多孔连续介质离散模型的时间长度内取任意单元时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36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