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工业废气燃烧高压细水雾降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3507.3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4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许洪远;许宁远;林泽伟;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海雾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J15/04;F28C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张立强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工业 废气 燃烧 高压 水雾 降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工业废气燃烧高压细水雾降温装置,包括点火装置、吸风罩、排风管、风机和烟囱,所述排风管将吸风罩、风机和烟囱依次连通,还包括喷雾降温机构、喷雾主机和废水箱,所述喷雾降温机构设置在吸风罩和风机之间的排风管上,喷雾降温机构通过出水管和喷雾主机连通,所述喷雾主机上设置有与市政供水管网连通的进水管,喷雾降温机构通过主回水管和废水箱连通;所述喷雾降温机构包括喷雾管道、管道除雾器、测温探头、喷雾喷头和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上设置所述喷雾喷头,直角弯管下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喷雾主机包括底架、两组供水泵组、过滤罐和电控箱。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可通过细水雾实现对高温燃烧后废气的良好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工业废气燃烧高压细水雾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核燃料生产时产生的废气需要通过点燃后才能通过风机排到室外,点燃是个放热的过程,核燃料生产都是在室内进行,室内要求恒温,如果不采取降温措施,室内温度会越来越高。
目前采取的降温措施是风冷的方式,经点火装置点燃后的尾气通过吸风罩进入风管后通过风机排到室外,通过吸入环境中常温空气,进而对高温燃烧尾气进行冷却。
如此的风冷方式使得风管内的烟气量增加,随着降温幅度的增大,烟气体积也逐渐增加,因此需要增大排风量,从而增加了设备、风管和风机等设施的投资,如专利公开号CN200920118899.1公开的用于高温烟气降温的强制风冷装置,其方案采用风冷器和料斗对烟气进行降温,风冷器和料斗竖向排布,整体体积庞大,一旦室内缺少足够的空间,难以铺设如此大体积的设备,实际安装多有不便,并且在工作时多个轴流风机同时运转使空气大量进入风冷器内,风机运行能耗大,同时也会产生大量噪声,工作环境相对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风冷降温方式存在诸多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核工业废气燃烧高压细水雾降温装置,实现了对废气燃烧时尾气排放温度的良好降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核工业废气燃烧高压细水雾降温装置,包括点火装置、吸风罩、排风管、风机和烟囱,所述排风管将吸风罩、风机和烟囱依次连通,还包括喷雾降温机构、喷雾主机和废水箱,所述喷雾降温机构设置在吸风罩和风机之间的排风管上,喷雾降温机构通过出水管和喷雾主机连通,所述喷雾主机上设置有与市政供水管网连通的进水管,喷雾降温机构通过主回水管和废水箱连通;
所述喷雾降温机构包括喷雾管道和设置在喷雾管道内的管道除雾器、测温探头、喷雾喷头和直角弯管,所述喷雾管道两端呈锥形,所述直角弯管水平段轴线与喷雾管道轴线一致,直角弯管水平段上设置所述喷雾喷头,直角弯管竖直段下端伸出所述喷雾管道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所述喷雾主机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的两组供水泵组、过滤罐和电控箱,每组所述供水泵组包括补水泵、柱塞泵和用于驱动柱塞泵的驱动电机,两个所述补水泵的进水口并联后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出水口并联后与所述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两个所述柱塞泵的进水口并联后与所述过滤罐的出水口连通、出水口并联后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测温探头、补水泵和驱动电机均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电控箱;
所述喷雾管道通过所述主回水管与废水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管道与排风管连通,喷雾管道与排风管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喷雾管道的两侧的锥形段顶端外径与排风管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除雾器、测温探头、喷雾喷头和直角弯管沿风流方向逆向、依次设置在喷雾管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直角弯管与喷雾管道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喷雾喷头布设方向与风流方向一致,所述喷雾喷头包括喷头座和设置在喷头座上的多个细水雾喷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补水泵之间、补水泵与所述过滤罐之间、过滤罐与柱塞泵之间、两个所述柱塞泵之间均通过管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海雾消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海雾消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3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