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NTs-Co3 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2587.0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7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钊妍;王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2;H01M4/587;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2 | 代理人: | 郭平平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nts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比容量的CNTs‑Co3O4复合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三维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钴复合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三维的碳纳米管微球,并且在微球表面以及内部散布有四氧化三钴颗粒存在,在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可以更有效的提升电化学容量,增强其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比容量的CNTs-Co3O4复合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喷雾干燥制备三维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钴复合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属于材料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能量存储设备中,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已迅速成为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电源。然而,对于大规模的能量存储,比如电动汽车和电网等相关应用,锂离子电池却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原因是锂的储量非常有限(在地壳中仅占 0.002%),致使锂离子电池价格昂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发展用于大规模储能的新型储能技术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钠与锂为同一主族元素,具有非常相似的电化学性质,钠离子电池也能实现可逆充放电过程,而且钠的储量非常高(在地壳中约占 2.74%),因此,钠离子电池具有钠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的突出优势,被认为是今后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可能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最佳候选。然而,与锂元素相比,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较高,导致其理论比容量偏低;同时Na+半径比Li+大(Na+半径:0.106nm,Li+半径:0.076nm),使得Na+在电极材料中嵌入/脱嵌更难,造成电池的循环性能差,严重制约着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目前,针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对于负极材料的研究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研究较多的包括石墨等。石墨虽然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但储钠能力很差,普遍认为是石墨的层间距(0.336nm)不适合Na离子的嵌入所致。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碳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成为限制碳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钠离子电池放电比容量不高,循环稳定性差的缺陷,本发明设计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三维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钴复合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NTs-Co3O4复合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1-10mL,聚苯乙烯微球5-10g,醋酸钴 0.5-1g混合并溶于100-200mL乙醇的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 5%-10%),之后超声30-60min得到混合均匀的溶液,在120-160℃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并收集干燥产物。将干燥产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升温至200-300℃,升温速率为1-5℃/min,保温1-2h,随后升温至400-600℃,保温1-2h,升温速率为1-5℃/min,保温完成后随炉冷却,即得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钴复合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的浓度为10-100mg/mL。
进一步的,所述乙醇的水溶液中,乙醇的浓度为5%-10%。
进一步的,所述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为30-100nm。
进一步的,管式炉中的反应全程均在氩气气氛下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未经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