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7187.0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7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尹灿;安永圭;李东焕;李东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钱海洋;王秀君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主体;第一线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并且具有第一芯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部的两端;第二线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上方并且具有第二芯部;以及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芯部包括第一共用芯部和第一非共用芯部,所述第一共用芯部与所述第二芯部重叠,所述第一非共用芯部不与所述第二芯部重叠,并且所述第二芯部包括第二共用芯部和第二非共用芯部,所述第二共用芯部与所述第一芯部重叠,所述第二非共用芯部不与所述第一芯部重叠。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3月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9-002579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数字TV、移动电话、笔记本PC等的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纤薄化,应用于这样的电子装置的线圈组件需要小型化和纤薄化。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正在积极进行各种盘绕型或薄膜型线圈组件的研究和开发。
线圈组件的小型化和纤薄化中的主要问题是:即便进行这样的小型化和纤薄化也要实现与现有线圈组件的特性相同的特性。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需要增大填充有磁性材料的芯中的磁性材料的填充率。然而,由于电感器主体的强度、根据绝缘特性的频率特性的变化等,因此存在对增大磁性材料的填充率的限制。
因此,对具有线圈组件的安装面积减小的优点的阵列型组件的需求逐渐增大。根据多个线圈部之间的耦合系数或互感,这样的阵列型线圈组件可具有非耦合电感器形式或耦合电感器形式或者它们的混合形式。
在耦合电感器中,漏感可与输出电流纹波有关,并且互感可与电感器电流纹波有关。为使耦合电感器的输出电流纹波与现有非耦合电感器的输出电流纹波相同,耦合电感器的漏感应当等于传统非耦合电感器的互感。当互感增大时,耦合系数(k)可增大,从而使电感器电流纹波减小。
因此,当具有与现有非耦合电感器的尺寸相同的尺寸的耦合电感器具有与传统非耦合电感器相同的输出电流纹波并且使电感器电流纹波减小时,可在不增大安装面积的情况下提高效率。为了在保持芯片尺寸的同时提高电感器阵列芯片的效率,可能需要具有通过增大互感实现的大耦合系数的耦合电感器。另一方面,根据应用的需要,可能需要具有相对低的耦合系数的耦合电感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线圈部之间的耦合系数减小到适当的水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有效地控制具有耦合电感器结构的线圈组件中的线圈部之间的耦合电感。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第一线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并且具有第一芯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部的两端;第二线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上方并且具有第二芯部;以及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芯部包括第一共用芯部和第一非共用芯部,所述第一共用芯部与所述第二芯部重叠,所述第一非共用芯部不与所述第二芯部重叠,并且所述第二芯部包括第二共用芯部和第二非共用芯部,所述第二共用芯部与所述第一芯部重叠,所述第二非共用芯部不与所述第一芯部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的人车交互系统及电动汽车
- 下一篇:基于卫星导航的数据提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