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用降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4827.2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5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竹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中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余威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芳烃 污染 降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用降解装置,包括土堆底部防渗层、设置在土堆底部防渗层上的HDPE覆膜、贯穿在HDPE覆膜上且底部位于污染土壤中的药剂定量滴渗投配软管和通气设备,所述土堆底部防渗层顶部且环绕污染土壤四周的密封水槽,此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用降解装置,通过在密封水槽且位于HDPE覆膜的外侧面放入一定量的水,即使HEDP覆膜采用水封的方式进行密封,进而有效的保证了HDPE覆膜与污染土壤之间的密封性,加速污染土壤的降解速率,同时,通过在污染土壤内部加有的鼓动装置,该鼓动装置能够使污染土壤的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松动,从而使通入的药剂以及氧气能够均匀分布在污染土壤中,进一步的加速污染土壤的降解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用降解装置。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与环境中的重要有机污染物,因为其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而被认为使危险物质,由于其水溶性低,辛醇二水分配系数高,因此,该类化合物易于从水中分配到生物体内、沉积层中;土壤多为多环芳烃的重要载体,多环芳烃在土壤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苯环数与其生物可降解性明显呈负相关关系。
目前,现有的对于多环芳烃污染面积较多的土壤采用堆肥法,将受污染的土壤挖掘出来,运输到处理场地,加入干草、树叶、木屑、麦秆、草炭、锯屑及肥料等土壤调理剂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并且用石灰调节其pH,其缺点在于干草、树叶、木屑、麦秆、草炭、锯屑等作物与土壤之间的降解时间较长,降解效率低,且根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196569.X,一种修复高环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复合生物处理系统装置,该专利中,通过向污染的土壤中加入药剂,再将污染的土壤进行覆膜,然而在进行覆膜时,采用土壤压实物将覆膜的边缘进行压实密封,此种方式不仅需要较多的土壤压实物,同样覆膜与污染土壤之间的密封性较差,影响污染土壤的降解速率,同时该方案中,在覆膜后,为了保证污染土壤的降解,采用药剂定量滴渗投配软管和通气设备向土壤中定期通入药剂以及氧气,然而由于污染的土壤处于堆积的状态,从而导致药剂以及氧气无法均匀分布在污染土壤中,进一步的影响污染土壤的降解速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用降解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HDPE覆膜与污染土壤之间的密封性,同时,能够使污染土壤的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松动,加速污染土壤的降解速率的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用降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用降解装置,包括土堆底部防渗层、设置在土堆底部防渗层上的HDPE覆膜、均贯穿在HDPE覆膜上且底部位于污染土壤中的药剂定量滴渗投配软管和通气设备,所述土堆底部防渗层顶部且环绕污染土壤四周的密封水槽,所述HDPE覆膜底端位于密封水槽内部,且密封水槽的水流位于HDPE覆膜远离密封水槽的一侧,所述HDPE覆膜靠近污染土壤的内侧设有辅助污染土壤降解的鼓动装置,通过设有的密封水槽,从而使HDPE覆膜将污染的土壤进行密封的作用。
优选的,所所述鼓动装置包括固定贯穿在HDPE覆膜顶部一侧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底端位于污染土壤的顶端,且通气管底端固定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若干个鼓动件,且若干个鼓动件依次连接,若干个所述鼓动件中尾端的一个鼓动件固定连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位于污染土壤底端且固定贯穿HDPE覆膜底部的一侧。
优选的,所所述通气管与抽气管均为金属材料制成,从而使通气管与抽气管在污染土壤内部能够稳定通气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鼓动件包括固定连通在输气管一端的通气气囊,所述通气气囊远离输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向压力阀,且单向压力阀输出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通过设有的鼓动件,从而起到对污染土壤降解时的松动的作用。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通气气囊之间均通过连接管固定连通,且若干个通气气囊、若干个单向压力阀和若干个连接管形成S形状,从而使若干个通气气囊均匀分布在污染土壤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中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中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4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下肢机器人与减重车协同运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