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旱稻用复合肥栽培旱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0149.2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1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武盼盼;刘义生;许沁雪;许刚;阮琦琦;廖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A01C7/06 |
代理公司: | 34160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肥 旋转卡盘 进料斗 脚轮 播种机 储料箱 牵引机 转动杆 挂架 转动 播种 栽培 螺栓 齿轮带动 齿轮驱动 分隔挡板 固定底板 密封顶盖 种子输送 对接卡 收纳槽 齿轮 槽口 抬起 配合 施肥 链条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旱稻用复合肥栽培旱稻的方法,开启播种机上储料箱的密封顶盖,在储料箱的收纳槽内倒入复合肥,同时将旱稻种子倒入在播种机的进料斗内,抬起对接挂架,利用螺栓将对接挂架与牵引机对接,通过牵引机配合第一脚轮和第二脚轮拉动播种机的固定底板,利用第一脚轮的转动通过第二链条配合齿轮驱动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驱动第一齿轮,使得第一齿轮带动进料斗内的旋转卡盘,进料斗内的旱稻种子由分隔挡板底部的槽口进入旋转卡盘,通过旋转卡盘的转动将旱稻种子输送至对接卡嘴;本发明一种利用旱稻用复合肥栽培旱稻的方法,可以令其同步进行旱稻种子及复合肥的播种施肥操作,提升其灵活性,降低使用者的操作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旱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旱稻用复合肥栽培旱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旱稻又叫陆稻,由水稻在无水层的旱地条件下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个生态型作物,适应在旱地栽培,也能在水田或洼地种植,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或春旱而夏秋易涝的低洼地区,利用该旱稻用复合肥栽培旱稻的方法,可以同步完成旱稻的种植及施肥操作。
对比文件CN108576075A公开的一种旱稻种植方法,首先对种植地进行翻耕、施加基肥处理,然后使用种衣剂包裹已经浸泡过的种子,自然晾干后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播种,旱稻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苗木分蘖期时施加追肥促进旱稻的生长,并在拔节期和长穗期时喷洒抗病虫害药剂,提高旱稻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当谷粒变硬、大部分稻梗干枯后及时进行收获,与本发明相比,其无法同步完成旱稻的种植及施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
现有的利用旱稻用复合肥栽培旱稻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当使用者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旱稻种植操作时,传统方法无法同步完成旱稻种植及复合肥的施肥操作,使用者需要在旱稻种植结束后,对种植好的旱稻进行二次施肥操作,从而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步骤;其次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旱稻种植操作时,无法对复合肥及旱稻种子的使用量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容易造成复合肥及旱稻种子的浪费现象;同时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旱稻种植操作时无法同时进行土壤回填操作,当其种植结束后,需要使用者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土壤回填操作,增加了使用者的作业量,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当使用者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旱稻种植操作时,传统方法无法同步完成旱稻种植及复合肥的施肥操作,使用者需要在旱稻种植结束后,对种植好的旱稻进行二次施肥操作,从而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步骤;其次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旱稻种植操作时,无法对复合肥及旱稻种子的使用量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容易造成复合肥及旱稻种子的浪费现象;同时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旱稻种植操作时无法同时进行土壤回填操作,当其种植结束后,需要使用者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土壤回填操作,增加了使用者的作业量,而提供一种利用旱稻用复合肥栽培旱稻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旱稻用复合肥栽培旱稻的方法,包括添料操作-破土操作-种植操作-回填操作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开启播种机上储料箱的密封顶盖,在储料箱的收纳槽内倒入复合肥,同时将旱稻种子倒入在播种机的进料斗内,抬起对接挂架,利用螺栓将对接挂架与牵引机对接;
步骤二,通过牵引机配合第一脚轮和第二脚轮拉动播种机的固定底板,利用第一脚轮的转动通过第二链条配合齿轮驱动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驱动第一齿轮,使得第一齿轮带动进料斗内的旋转卡盘,进料斗内的旱稻种子由分隔挡板底部的槽口进入旋转卡盘,通过旋转卡盘的转动将旱稻种子输送至对接卡嘴,由对接卡嘴导入至第一软管;
步骤三,通过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一齿盘,使得第一齿盘利用第二链条驱动第二齿盘,令第二齿盘带动第一传动杆,使得第一传动杆的疏料卡套转动,通过疏料卡套使得收纳槽内的复合肥由输料卡嘴通过疏料卡套排入至对接卡斗,由对接卡斗导入至第二软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0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