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2148.3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焦楚杰;李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A01G24/10;E02D17/20;E02B3/12;E04D13/00;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雷月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生 混凝土 陶粒 孔隙率 制备 高效减水剂 磷酸盐水泥 保温隔热 屋顶绿化 有效解决 磷酸盐 环境能 抗渗性 平衡点 增稠剂 边坡 掺入 低碱 硅粉 河堤 抗冻 轻质 容重 碎石 应用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植生混凝土的成分及含量为:磷酸盐水泥15.7~23.5%、碎石29.5~68.6%、陶粒0.97~37.5%、硅粉0.8~1.2%、增稠剂0.01~0.04%、水3.6~7.8%、高效减水剂0.08~0.12%和缓凝剂0.25~0.37%。本发明制备的植生混凝土质量轻、强度高、孔隙率大且内部低碱环境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有效解决了现有植生混凝土降碱技术的难题,同时在容重、强度、孔隙率之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平衡点。由于掺入陶粒后的植生混凝土具有保温隔热、抗冻抗渗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屋顶绿化以及边坡河堤的加固,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工程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当中,其用量十分庞大。但伴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映入大家眼帘的都是一些粗、硬、冷、暗的混凝土,视觉效果缺乏生机。另一方面,其密实不透水性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逢暴雨时节,城市内涝和边坡河堤滑坡等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而植生混凝土的出现却有效的解决了以上出现的问题。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集生态绿色与经济实用为一体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将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而言,我国在植生混凝土的研究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缺少相应的技术规程和应用规范。现有技术中,制备植生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为碱性胶凝材料,其骨架内部的高碱性环境大大地抑制了植生的正常生长。同时,在植生混凝土容重、强度、孔隙率之间难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增大一定的孔隙率以及减轻混凝土的密度往往以牺牲混凝土强度作为代价。由此可知,正是因为存在着以上两大技术难题,使得植生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存在较大的困难,故对植生混凝土的降碱处理以及同时解决植生混凝土容重、强度、孔隙率平衡问题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该植生混凝土强度高、质量轻、孔隙率高、耐酸碱腐蚀且pH值维持在8~9的弱碱范围内,完全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按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磷酸盐水泥15.7~23.5%、碎石29.5~68.6%、陶粒0.97~37.5%、硅粉0.8~1.2%、增稠剂0.01~0.04%、水3.6~7.8%、高效减水剂0.08~0.12%和缓凝剂0.25~0.37%;
上述各组分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优选地,所述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按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磷酸盐水泥21.3~23.5%、碎石29.5~50.6%、陶粒21.1~37.5%、硅粉1.1~1.2%、增稠剂0.01~0.04%、水5.4~7.8%、高效减水剂0.11~0.12%和缓凝剂0.35~0.37%。
更优选地,所述一种磷酸盐轻质植生混凝土,按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磷酸盐水泥21.3%、碎石50.6%、陶粒21.1%、硅粉1.1%、增稠剂0.04%、水5.4%、高效减水剂0.11%和缓凝剂0.35%。
优选地,所述磷酸盐水泥为磷酸镁水泥。所述磷酸镁水泥的初凝时间为10~15min,28天抗压强度可达62.4MPa(磷酸镁水泥、砂和水的混合物的抗压强度)。
优选地,所述碎石为单粒级配、针片状含量不超15%、粒径为10~20mm的石灰岩碎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2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