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室用的矿浆离心浓缩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2113.X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1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豹;陈军;王传真;王陆军;汪婷;王妍;章承德;王德收;秦志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矿浆 离心 浓缩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选煤厂煤泥水矿浆浓缩沉降及分离控制领域,它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的矿浆离心浓缩分离装置,该装置由矿浆入料管、入料口、入料锥形导流板、上锥盖、底平面、集料环槽外壁、集料环槽内壁等组成,矿浆入料管伸入到入料口内,入料口与上锥盖为一体,入料锥形导流板固定在上锥盖下面,上锥面通过调节丝杆连接到底平面,排水管位于底平面正中心,排水管固定齿轮组,齿轮组另一端连接电机的轴,通过电机带动装置高速旋转,并在装置内部产生离心场;矿浆中微细颗粒的密度大于矿浆中清水的密度,微细颗粒和清水在离心场里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使得微细颗粒沿着上锥盖内壁滑落到集料环槽,清水沿着底平面聚集到中心,最终实现颗粒与清水的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煤厂煤泥水矿浆浓缩沉降及分离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的矿浆离心浓缩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验室经常涉及到含有矿物颗粒矿浆固液分离的试验,研究矿浆中的微细矿物颗粒在各种条件下的沉降分离机理和影响因素。一般采用普通的量筒作为容器,量筒的容量根据试验需要而定,为了能够直观的观察沉降速度,通常在量筒的外壁上贴上刻度尺,以便于沉降距离的观察以及后期数据处理时沉降速度的计算,这是矿物加工实验室常见的自然沉降或矿浆中添加药剂的絮凝沉降方式。
自然沉降,即矿浆中的微细矿物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慢慢的聚集一起并沉降,其沉降速度非常缓慢,沉降层高,沉降区的絮团松散。絮凝沉降,即在矿浆中添加一些高分子的絮凝剂等药物,在矿浆中形成长链分子并将矿浆中的矿物微细颗粒网络在一起,形成较大絮团,其沉降速度相对于自然沉降较好,但沉降区的絮团也松散,不密实,且澄清液浑浊;同时,药剂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伤害,同样具有很多的缺点和弊端;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弊端,提出一种实验室用的矿浆离心浓缩分离装置,不需要药剂,在离心力的作用实现微细矿物颗粒的高效快速的浓缩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的矿浆离心浓缩分离装置,本发明高效快速,稳定可靠,调节灵活,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实验室用的矿浆离心浓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矿浆入料管、入料口、入料锥形导流板、上锥盖、底平面、集料环槽外壁、集料环槽内壁、齿轮组、排料管、电机、排水管、可调整排料外沿、调节丝杆、集料环槽组成;所述矿浆入料管伸入到所述入料口内,所述入料口与所述上锥盖为一体,所述入料锥形导流板可靠地固定在所述上锥盖下面,所述上锥面通过所述调节丝杆连接到所述底平面,通过所述调节丝杆可以调整所述上锥盖内壁和所述底平面水平外沿之间的开口距离,即排料口的大小,所述底平面正中心可靠地的连接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所述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轴,通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矿浆离心浓缩分离装置高速旋转,并在装置内部产生离心场,由于矿浆中微细颗粒的密度大于矿浆中清水的密度,微细颗粒和清水在离心场里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矿浆中微细颗粒受到的离心力更大,使得微细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所述上锥盖的内壁上并沿着所述上锥盖的内壁滑落到所述集料环槽内,通过所述排料管排出,分离后的微细颗粒运动路径如浓缩沉降矿浆流向所示,清水沿着所述底平面聚集到中心,并通过所述排水管排出,分离后的清水运动路径如清水矿浆流向所示,最终实现颗粒与清水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21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烟气氨法脱硫氧化配风系统
- 下一篇:一种猕猴桃花粉分离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