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白绢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9595.3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0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凌新萍;刘思其;周平运;孙相龙;胡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贝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3/22 | 分类号: | A01N63/22;A01N63/32;A01N63/38;A01N37/44;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农作物 白绢病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白绢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木霉菌15‑25份,枯草芽孢杆菌15‑25份,酵母菌25‑35份,氨基酸1500‑2500份;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氨基酸加入发酵罐,再加7000‑8000份水,搅拌均匀后在22‑27℃下厌氧发酵40‑60小时,即得。本申请的微生物菌剂中含有三种微生物代谢后的产物,且含有三种活性微生物,发酵时代谢产物中主要能生成一些酮类物质,如宽缨酮,各种发酵产物及3中微生物相互配合能有效防治农作物白绢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白绢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危害苗木和幼树的根茎部;病原无性世代为齐整小菌核Selero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群,小菌核属。
症状:通常发生在苗木的根茎部或茎基部。感病根茎部皮层逐渐变成褐色坏死,严重的皮层腐烂。苗木受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致生长不良,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凋萎,当病斑环茎一周会导致全株枯死。在潮湿条件下,受害的根茎表面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期在菌丝体内形成很多油菜籽状的小菌核,初为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至黄褐色,以后变茶褐色。菌丝逐渐向下延伸及根部,引起根腐,有些树种叶片也能感病,在病叶片上出现轮纹状褐色病斑,病斑上长出小菌核。
发病规律:白绢病菌是一种根部习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第二年温度适宜时,产生新的菌丝体,病菌在土壤中可随地表水流进行传播,菌丝依靠生长在土中蔓延,侵染苗木根部或根茎。
病菌喜高温,因此病害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6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气温上升至30℃左右时为发病盛期,9月末停止发病。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气温30-38℃,经3天菌核即可萌发,再经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在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和沙质土壤中易发病;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在连续干旱后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增加对寄主侵染的机会;连作地由于土壤中病菌积累多,苗木也易发病;在粘土地、排水不良、肥力不足、苗木生长纤弱或密度过大的苗圃发病重,根茎部受日灼伤的苗木也易感病。
防止措施:圃地选择、深翻改土、冬季深耕、土壤消毒、加强管理、提倡施用秸秆腐熟剂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通透条件,增加有益微生物菌、药物防治。
白绢病是一种普发性、毁灭性的病害,其寄主范围广,严重危害时可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一种生物的方法。白绢病的生物防治防治方面,很多报道认为木霉菌对白绢病有良好效果,但绿色木霉防治辣椒白绢病,防效达69%~72%;防治魔芋白绢病,防效为65.1%~69.6%,仿效还较低,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的木霉菌防治白绢病防治效果较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白绢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白绢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木霉菌15-25份,枯草芽孢杆菌15-25份,酵母菌25-35份,氨基酸1500-250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贝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农贝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95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