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尺度海图数据的海底地形模拟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5907.3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6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林;陈长清;贾俊涛;张博;赵健;陈超;王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859部队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利文 |
地址: | 3000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尺度 海图 数据 海底 地形 模拟 仿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尺度海图数据的海底地形模拟仿真方法,其主要技术特点:估算多尺度海图数据的最佳比例尺;根据待查询的地理空间范围计算关联海图数据;抽取水深点和陆地区;海底地形规则格网插值与海陆拼接;使用色带配色方法构建海陆立体渲染图。本发明设计合理,以海图数据为基础实现海底地形模拟仿真,在数据获取方面更加简易;通过多尺度数据的组合,能够灵活适应海图分幅的不规律特征;通过最佳比例尺估算,可以在效果和效率方面取得较好的平衡;在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的拼接之后,以统一色带进行渲染,具有美观高效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测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多尺度海图数据的海底地形模拟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海底地形模拟仿真对于海洋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保密原因,水深测量原始数据难以获得,国际上公开的海底地形规则格网数据在分辨率和精度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与地形图数据相比,电子海图数据在经纬度范围和比例尺等方面具有不规则性,根据用途(通常分为:概览、一般、近海、沿岸、港口、锚泊)、航行区域和资料掌握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同一用途的电子海图涉及多个不同比例尺,具有一定的比例尺区间范围,不同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空间上的重叠压盖;除“概览”和“一般”用途外,同一用途的电子海图无法实现空间连续覆盖。如何利用现有海图数据实现海底地形模拟仿真功能,必须要解决如下两个难题:
1、用户需求区域覆盖。用户对海底地形数据的需求范围往往涵盖多个海图数据,而且有可能需要多个不同用途海图数据才能完全覆盖,必须通过一定的策略抽取关联数据,既要满足用户需求,又不能有重叠数据。
2、效果和效率的平衡。用户希望提高三维模拟仿真的精细度,但是越精细就要求参与计算的水深点越多,对计算能力要求越高,同时响应时间也会越长。
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03456041A)公开了一种基于S-57电子海图数据的三维地形和雷达地形生成方法,提取的是海图等高线作为岸上DEM数据处理和制作来源,其模拟仿真的精度不高。另有文献“基于S57标准的电子海图三维可视化”可以建立海道数据三维可视化模型,但是其未考虑多尺度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其处理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海图数据的海底地形模拟仿真方法,其利用多尺度海图数据,突破了“最佳比例尺估算”和“关联数据抽取”两个核心问题,达到“用户需求覆盖”和“效果和效率的平衡”效果,解决了海底地形模拟仿真精细度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多尺度海图数据的海底地形模拟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估算多尺度海图数据的最佳比例尺;
步骤2、根据待查询的地理空间范围计算关联海图数据;
步骤3、抽取水深点和陆地区;
步骤4、海底地形规则格网插值与海陆拼接;
步骤5、使用色带配色方法构建海陆立体渲染图。
进一步,所述步骤1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用户输入待查询的地理空间范围TargetRect;
⑵计算TargetRect的实地面积T,水深点处理限额估算为MaxCount,水深间隔整体平均估算值D;
⑶估算单个水深点的平均占用面积A,A=T/MaxCount;
⑷估算的最佳比例尺分母为M,M=Sqrt(A)/D。
进一步,所述步骤2的具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859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2859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5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