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导尿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4334.2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1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453 | 分类号: | A61F5/4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8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鹤***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使用 导尿 |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导尿器由锥形导尿管、平口导尿袋、布袋和储尿袋构成,是一种用于男性成人尿失禁患者体外收集尿液,避免尿液泄漏的医疗器械。使用时患者外生殖器自然放置,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且不被尿液侵蚀、完全透气。
(一)技术领域: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导尿器由锥形导尿管、平口导尿袋、布袋和储尿袋构成,是一种用于男性成人尿失禁患者收集尿液,避免尿液泄漏的医疗器械。
(二)背景技术:
老年人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男性前列腺增生伴尿失禁患者及手术后限制活动常伴随尿失禁的患者、截瘫和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体外收集尿液的男性病人。现有体外收集尿液是用尿不湿、尿布垫、封闭式集尿袋、智能导尿袋、导尿套及集尿袋等作尿液收集器具,避免尿液泄漏而尿床。这些器具大多数采用封闭式接尿方式,其它采用硅胶导尿套方式,其集尿袋容量为1000ml至3000ml,价格昂贵每个几元到几十元,且多属于一次性使用,有时仍然会漏尿,有的还区分卧床和站立用产品。
体外收集尿液中基本都采用尿不湿或封闭式接尿方式,由于患者外生殖器长时间受尿液侵蚀刺激,易引发炎症、搔痒、局部皮肤尿疹溃烂甚至发生褥疮。这是由于尿液长时间侵蚀皮肤,使皮肤角质层变软而失去正常防御能力,且尿液中的氨对皮肤的刺激易引发上述搔痒、皮疹或褥疮等症状。
另一种采用尿套接尿方式,类似避孕套将医用硅胶导尿套套在阴茎上,并且依靠所述尿套的弹力紧紧包裹以防漏尿,这对于手术后病人特别是前列腺术后病人,其外生殖器往往已经肿胀或炎症,尿道疼痛,如果再用硅胶导尿套压迫就会加重症状。即便外生殖器没有肿胀或炎症,也会因为阴茎大小长短会随人的生理状况周围环境和温度等变化而改变,采用硅胶导尿套就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就容易出现漏尿或导尿套滑脱污染被褥等现象。
(三)发明内容: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导尿器,用于男性尿失禁患者,特别是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尿失禁患者、手术后限制活动并伴随尿失禁患者、截瘫和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男性病人收集尿液。它与市面上流行使用的尿不湿、尿布垫、封闭式集尿袋、智能导尿袋、导尿套及集尿袋等相比,具有使用时不会发生并发症,且造价低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加工塑料薄膜袋,首先是用吹膜机将塑胶颗粒吹成筒膜,然后用制袋机切筒膜和封口,筒膜不封口一端即为开口,其封口是在薄膜袋平铺平面的另一开口端封口,因此是用宽度和长度表示薄膜袋的大小尺寸。
其特征是所述导尿器包含由腰带、锥形导尿管、平口导尿袋、储尿袋构成。使用时患者阴茎及外生殖器自然放置,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且不被尿液侵蚀、完全透气,是现有卧床体外用导尿产品无法实现的。
所述腰带中离腰带中部(肚脐)两侧(5mm~12mm)分别设有一个金属圆环,老年人阴茎萎缩时取所述离腰带中部较大数值,避免侧卧时锥形导尿管滑脱。
所述锥形导尿管采用医疗塑料注塑成型,包含圆柱体和圆锥体部分,圆柱体内径取d=¢35mm–¢50mm,圆锥体的大端内径取D=¢45mm–¢60mm,壁厚约2mm。
所述平口导尿袋采用聚乙烯等塑料薄膜定制,薄膜厚度取15um–30um,塑料薄膜的加工应在爽滑剂参于下形成极光滑的薄膜表面,使塑料袋成品“开口性”不容易开口,使两片薄膜有更强的“粘连力”这虽是许多日常生活中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却是所述导尿器所追求的性能。
所述“开口性”是指塑料薄膜袋的“开口边”被打开时的难易程度。平口导尿袋的两端口分别做成“开口边”和“不完全封口边”,其中不完全封口边是指在封口边上设置了每个宽度4mm~8mm的4个开口,其中封口边两端的开口是设置在平口导尿袋直角边处,其余2个开口均匀分布。
所述平口导尿袋长度La取(20mm~40mm)+D+(60mm~100mm)式中D表示锥形导尿管的圆锥体部分大直径端的内径,式中长度60mm~100mm﹦Lb为平口导尿袋中离不完全封口边的一段长度,称为导尿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4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