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3235.2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7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曾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98 | 分类号: | G06F30/398;G06F11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硬件 协同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图像数据和参数进行前处理,传输到验证平台的模拟储存器中,然后根据所需测试的网络结构,对待测设计进行配置;步骤二、待测设计根据配置,对图像数据和参数进行读取,并进行计算,同时,将图像数据和参数输入到参考模型中,进行对比结果的计算;步骤三、待测设计将计算结果输入到模拟储存器中进行缓存;步骤四、对模拟储存器的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同时获取参考模型的计算结果,将两者的输入数据、配置参数及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若数据全部一致或数据差小于预设阈值,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本发明能够实现了验证流程自动化,还能缩短项目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硬件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应用场景对于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要求也更高。在复杂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中,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量非常大,为了保证硬件架构的正确性,需要对整个网络结构的所有层进行验证仿真,这就导致需对上亿的数据进行存取操作,而真实的DDR控制器的仿真时间单位是在皮秒级,这就导致验证测试的时间非常的慢。并且从外设获取而来的图像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才能输入到硬件架构,而硬件架构的计算结果也需要进行后处理才能反馈给外设。一般的验证平台只是对硬件架构模块进行仿真验证,忽略了软件驱动部分以及前后图像处理的正确性检验,这就会导致最终的硬件上板测试的时间增加,项目迭代周期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通过利用软件驱动控制仿真流程,接近实际硬件上板流程,有助于提高仿真速度,提升代码覆盖率,实现了验证流程自动化,还能缩短项目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图像数据和参数进行前处理,传输到验证平台的模拟储存器中,然后根据所需测试的网络结构,对待测设计进行配置;
步骤二、所述待测设计根据配置,对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参数进行读取,并进行计算,同时,将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参数输入到参考模型中,进行对比结果的计算;
步骤三、所述待测设计将计算结果输入到所述模拟储存器中进行缓存;
步骤四、对所述模拟储存器的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同时获取所述参考模型的计算结果,将两者的输入数据、配置参数及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若数据全部一致或数据差小于预设阈值,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利用C语言编写的驱动程序对数据进行前处理及对所述待测设计配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利用真实FPGA开发板上测试所用的驱动程序对数据进行前处理、数据传输及对所述待测设计配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模拟存储器包含数组或数据文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
若需要对完整的网络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则需要重复进行所述步骤一和所述步骤二,直到所述网络模型的最后一层结果计算完毕。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四中,所述对比验证还包括所述网络模型的每层网络层和整个所述网络模型。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硬件协同的验证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一中,通过外部设备获取原始图像数据,所述外部设备包括传感器、摄像头或储存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32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