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1638.3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5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王贞;韩敏;薛皓;初锡丽;辛丹清;李婷婷;柯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A61K35/28;A61P7/04;A61P2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0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充质 干细胞 来源 细胞 外囊泡 治疗 蛛网膜 出血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并证实采用MSCs胞外囊泡(MSCs‑EVs)具有缓解SAH并发症,改善预后等作用。具体的,MSCs‑EVs能够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炎症反应,同时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同时还具有减轻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水含量增加等症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 囊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 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 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明显 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微环境的改变在脑卒 中后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炎症反应。此外,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与患者预后呈相关关系。因此,早期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是治疗该疾病的 有效策略。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的固有免 疫细胞,是促炎因子的主要来源,属于单核吞噬系统。急性脑卒中后,血 脑屏障遭到破坏,大量免疫细胞涌入CNS中,小胶质细胞转变为活化的阿 米巴样细胞,并且具备巨噬细胞功能,可以吞噬病原体和凋亡细胞等物质, 同时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以诱导外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 巴细胞等浸润,从而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免疫炎症反应贯 穿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其中小胶质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胶质细胞可以根据微环境信号的变化来调节其表型,包括经典激活的 M1表型和交替激活的M2表型。M1型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在脑损伤后神的 经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M2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细胞碎片和坏 死神经元,分泌抗炎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在 炎症反应中,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常常共存。M1型小胶质细胞在炎 症早期占比较高,而M2型主要出现在炎症后期。因此,在神经炎症反应 早期如何将小胶质细胞从M1型转化为M2型是至关重要,值得研究。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 形成的直径30-150nm的膜性囊泡。由于其循环稳定性和相比于干细胞较 低的免疫原性,其在生物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目前其对蛛网 膜下腔出血后导致的生理病理性变化能否发挥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尚缺乏 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EVs)在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 细胞外囊泡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炎症反应及小胶质细胞对M2 表型的极化调节等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缓解SAH并发症,改善预后,而 完成本发明。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MSCs-EVs在制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产品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MSCs-EVs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
所述细胞外囊泡直径为60-150nm;
更进一步的,所述MSCs-EVs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产品,所述产品活性成分包括MSCs -EVs;所述产品具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更具体的,其具有如下 任意一种或多种用途:
(a)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未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16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