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达木大肥菇酚酸保护急、慢性缺氧损伤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1136.0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4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焦迎春;陈雅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07 | 分类号: | A61K36/07;A61P39/00;A61P43/00;A23L31/00;A23L33/10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810016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鼠 缺氧 含量水平 急性缺氧 大肥菇 酚酸 保健品 损伤 亚硝酸钠中毒 急性脑缺血 抗缺氧药物 耐缺氧试验 乳酸脱氢酶 三磷酸腺苷 代偿能力 低氧损伤 慢性缺氧 耐受能力 缺氧条件 一氧化碳 试验 常压 制备 存活 升高 死亡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柴达木大肥菇酚酸在制备保护急、慢性缺氧损伤的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用途,经本发明研究表明,柴达木大肥菇酚酸具有延长常压耐缺氧试验缺氧小鼠的死亡时间;在亚硝酸钠中毒试验延长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在急性脑缺血性缺氧试验中延长急性缺氧小鼠喘息时间的作用;可降低缺氧条件下LDH(乳酸脱氢酶)含量、NO(一氧化碳)含量水平,升高ATP(三磷酸腺苷)含量水平,增强机体低氧损伤的耐受能力,提高组织的急性缺氧损伤的代偿能力,保护组织免受缺氧危害,可以将其作为安全可靠的抗缺氧药物、保健品或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达木大肥菇酚酸的抗缺氧用途。
技术背景
高原病(High altitude disease,HAD)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一般指海拔3000m以上)的一种特发性疾病,高原低压性缺氧是主要的致病因素。高原病根据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和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sickness,CMS)二大类:AMS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CMS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世居者或移居者,对高原低氧环境逐渐失去习服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和高原衰退等4个亚型。在急性缺氧情况下,由于缺氧信号的刺激,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会发生呼吸加快、血管收缩、心率增加等一系列的代偿性反应,以保证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在缺氧情况下,可促进机体红细胞及血管的生成、增强糖酵解及葡萄糖转运,使机体产生低氧耐受。促进机体在缺氧条件下的调适能力是提高人体低氧耐受性的重要措施。其中,比较有效的手段是进行低氧预适应和摄食耐缺氧的药物或功能食品,低氧预适应需要特定的设备支持、且耗时较长,抗缺氧药物或食品则具有携带方便和作用迅速等特点。LDH是无氧代谢过程关键酶之一,对机体、组织及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有重要的影响,其活力大小与机体无氧代谢能量的产生及对氧气缺乏的耐受能力有关;在持续缺氧条件下,ATP水平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底物NO供给不足而下降,脑组织以提高无氧代谢水平而补充能量。
柴达木大肥菇也称为柴达木双层环伞菌(Agaricus bitorquis(Quél.)SaccChaidamu.),主要生长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3300m戈壁土层20~70cm之下,富含酚酸等多种抗缺氧活性成分,被当地农牧民作为天然抗缺氧食物广泛采食。目前还未见对柴达木大肥菇酚酸抗缺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达木大肥菇酚酸的新用途。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柴达木大肥菇酚酸在制备保护急、慢性缺氧损伤的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急、慢性缺氧损伤的药物、保健品或食品是改善高原病患者的低氧耐受能力及急性缺氧人群机体急性缺氧损伤代偿能力的药物、保健品或食品。
其中,所述改善高原病患者的低氧耐受能力及急性缺氧人群机体急性缺氧损伤代偿能力是指降低缺氧人群LDH、NO水平,升高ATP水平。
其中,所述高原病包括慢性高原病和急性高原病。
进一步地,所述高原病患者为急性缺氧、低氧耐受时机体功能受损的患者。
其中,所述保护急、慢性缺氧损伤的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为口服剂型;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剂型选自片剂、粉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散剂、浸膏剂或口服。
酚酸纯度为60-95%w/w,进一步为80~95%w/w,更进一步为90~93%w/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大学,未经青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1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猫棒束孢菌丝体的用途
- 下一篇:一种银杏黄酮的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