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司法数据存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0641.3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9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戴卫国;刘辰江;王文龙;邹海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芯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7;G06F21/62;G06Q50/18;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司法 数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司法数据存证方法,其目的是使得合同参与方、第三方电子合同提供方、法院、仲裁委、公证处统一参与,让各方达成共识,当产生纠纷时,裁决机关能够快速针对问题作出决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司法数据存证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分布式账本的技术方案,其本质是多个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区块链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多技术整合的结果,利用区块链维护一个可靠的,难以篡改的账本记录,可以降低信任风险,有效降低众参与方维护成本。数据想要通过区块链进行存储必须获得参与多方的共识,数据上链后无法篡改,无法伪造。
现在的合同系统,若采用纸质版本签约,双方通过合同签订后无法确保合同的真实性,易篡改遗失,当产生纠纷时,判定合同真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十分麻烦。若采用电子合同系统,合同存储于第三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第三方可能修改数据,易产生信任问题,产生纠纷时,从第三方调取结果验证速度慢,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司法数据存证方法,使合同参与方、第三方电子合同提供方、法院、仲裁委、公证处统一参与,让各方达成共识,当产生纠纷时,裁决机关能够快速针对问题作出决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司法数据存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业务方调用电子合同系统并与用户签署生成电子合同;
S2电子合同系统调用区块链SDK相关接口,将签署好的电子合同哈希值存储于司法存证链上,并向全网广播验证;
S3验证过程中各区块链上节点收到验证信息,调用智能合约进行验证;
S4验证通过后,各存储节点均获得一串用于日后验证的哈希存证编号;这段编码将存于区块链不断打包的区块中;
S5当纠纷产生时,业务方向裁决、公证、鉴定机构提交合同、存证编号等相关信息;
S6裁决、公证、鉴定机构在审理过程中需鉴定合同真实性时,通过提供的存证编号在区块链上寻址取得区块链上存储合同的哈希值。
S7通过智能合约对提交合同的哈希值与区块链上存储的哈希值对比验真,鉴定合同真实性,并将鉴定结果全网公示。
S8裁决、公证、鉴定机构根据鉴定结果打通证据链进行司法裁决,并将裁判文书的哈希值记录于区块链上向全网广播验证,以备将来查验。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方与用户签署好合同后,在上传合同过程中,可以上传合同的明文信息,这样在裁决过程中,无需用户提供合同,可直接调用合同明文及存储哈希裁决。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传合同过程中,也可以将电子合同平台存储的合同的地址哈希上链,这样在调用合同时,无需用户提供合同,可直接通哈希地址进行寻址调取合同明文。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上链合同不可篡改。通过区块链时间戳、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等特征,合同哈希上链后任意修改合同内容,哈希值均会变化,因此合同哈希一旦上链,内容便无法篡改,保证合同的真实性。
2、上链合同不可删除。合同的哈希在链上多方存储,任意一方均无法全部删除,保障数据安全性。
3、多方见证。业务方、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法院、仲裁委、电子合同平台均为链上节点,数据多方保存,通过一定的数据管理规范要求使各方达成共识,共同保证电子合同在生成、存储、使用中的全流程可信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芯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芯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0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生产液体环氧树脂方法
- 下一篇:企业价值评估云服务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