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靶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0514.3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7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牛少华;陈键;唐彬;张铱翔;陶逢刚;刘天国;孙远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A31/00 | 分类号: | F41A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校丽丽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靶实验装置,属于冲击实验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穿靶实验装置成本较高,实验次数受限,不利于验证信号识别系统是否达标的问题。所述穿靶实验装置,包括发射平台、冲击体和靶板;靶板位于发射平台的发射侧的前方;发射平台用于向靶板发射冲击体,以使冲击体冲击靶板;发射平台发射的冲击体速度小于预设阈值;冲击体前端为锥体。本发明用于穿靶实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靶实验装置,属于冲击实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冲击目标物时的信号识别系统安装前需要进行测试,只有信号识别系统能够实时且迅速地处理好连续不断的电信号,即达到能够及时识别冲击体穿过每层目标物的时长、能够及时识别冲击体在每两层目标物间的飞行时长,以及能够及时计算冲击体穿过的目标物层数,该信号识别系统才能达到使用要求。
所以信号识别系统安装前,会先用模拟实验来模拟实际工况,测试信号识别系统能否实时且迅速地处理好连续不断的电信号,符不符合使用要求。现有的模拟实验装置,通常使冲击体达到800m/s以上的高速后,再冲击多层靶板,同时用信号识别系统识别实验中产生的连续不断的电信号,来验证信号识别系统处理连续不断的电信号的能力。在现有技术中的模拟实验装置,一般使用火炮或火箭撬作为发射平台来发射冲击体,基于火炮或火箭撬的发射平台的成本较高;同时利用火炮或火箭撬作为发射平台时的发射速度较高,为保证识别冲击体穿层信号的电子部件稳定运行,电子部件需要做复杂的安全防护,这样会进一步增加整个实验装置的成本。由于现有的穿靶实验装置成本较高,从而实验次数受限,不利于验证信号识别系统是否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靶实验装置,解决了现有穿靶实验装置成本较高,实验次数受限,不利于验证信号识别系统是否达标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靶实验装置,包括发射平台、冲击体和靶板;所述靶板位于所述发射平台的发射侧的前方;所述发射平台用于向所述靶板发射所述冲击体,以使所述冲击体冲击所述靶板;所述发射平台发射的所述冲击体速度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冲击体前端为锥体。
可选的,所述发射平台为空气炮发射平台。
可选的,所述靶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靶板平行设置,所述靶板表面垂直于所述冲击体的运动方向。
可选的,每个所述靶板厚度分别为对应原始靶板厚度的1/100~3/100。
可选的,靠近所述发射平台的靶板为第一层靶板,所述冲击体前端的锥体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层靶板厚度的1~5倍。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靶板之间的间距为0.2m~0.4m。
可选的,多个所述靶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发射平台到远离所述发射平台的方向递减。
可选的,所述靶板所用材料的强度为250MPa~350MPa。
可选的,所述靶板所用材料为铝合金。
可选的,所述发射平台发射的所述冲击体速度为200m/s~300m/s。
本发明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0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