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震源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9286.2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9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峰;刘金中;法炜;王先春;王世鹏;徐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2 | 分类号: | G01V1/22;G01V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孙乳笋;周永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震源 控制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震源控制系统,包括:地震资料采集系统、与地震资料采集系统连接的第一VSC控制器以及可控震源设备,第一VSC控制器设置有第一网络通讯模块,第一网络通讯模块将接收到的地震资料采集系统发送的可控震源控制信号通过互联网转发至所述可控震源设备,可控震源设备根据可控震源控制信号执行对应的振动工作;第一VSC控制器还设置有接收GPS信号的第一GPS通讯模块,地震资料采集系统根据第一GPS通讯模块发送的GPS信号执行时间校对操作,并在时间校对操作完成后采集可控震源设备振动工作生成的初始地震资料;本申请能够有效避免无线通讯环境干扰,提升震源控制信号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质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震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可控震源激发控制方式是地震采集仪器通过无线电台通讯技术,配合电台中继转发器实现可控震源的激发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地震勘探施工地形复杂,无线电台通讯距离10-15公里范围,无线电台信道带宽一般为12.5kp,地震采集仪器可控制的可控震源激发范围和激发数量已经成为制约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城区这种建筑密集,无线通讯环境干扰复杂的区域无线电台通讯距离完全受限环境而且误码率较高,严重制约着可控震源的施工效率。
高效采集技术对仪器与震源的通讯能力及距离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可控震源激发控制仍采用无线电台通讯技术,配合电台中级转发器,可以满足目前的生产需求,但是无线电台通讯带宽及距离还是制约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城区这种建筑密集,无线通讯环境干扰复杂的区域无线电台通讯严重制约着可控震源的施工效率。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震源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震源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避免无线通讯环境干扰,提升震源控制信号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震源控制系统,包括:地震资料采集系统、与所述地震资料采集系统连接的第一VSC控制器以及可控震源设备,所述第一VSC控制器设置有第一网络通讯模块,所述第一网络通讯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地震资料采集系统发送的可控震源控制信号通过互联网转发至所述可控震源设备,所述可控震源设备根据所述可控震源控制信号执行对应的振动工作;所述第一VSC控制器还设置有接收GPS信号的第一GPS通讯模块,所述地震资料采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GPS通讯模块发送的所述GPS信号执行时间校对操作,并在时间校对操作完成后采集所述可控震源设备振动工作生成的初始地震资料。
进一步地,所述可控震源设备上设置有第二VSC控制器,所述第二VSC控制器上设置有第二网络通讯模块,所述第二网络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VSC控制器的第一网络通讯模块通过互联网发送的所述可控震源控制信号,所述可控震源设备根据所述可控震源控制信号执行对应的振动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可控震源设备上还设置有振动机构和与所述振动机构电连接的振动控制器,所述振动控制器与所述第二VSC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VSC控制器发送的所述可控震源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可控震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振动机构执行对应的振动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VSC控制器还设置有第二GPS通讯模块,所述第二GPS通讯模块与所述振动控制器连接,所述振动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GPS通讯模块发送的GPS信号执行时间校对操作,并在时间校对操作完成后采集所述振动机构的震源振动信息,并将所述震源振动信息通过所述第二VSC控制器发送至所述第一VSC控制器,以使所述地震资料采集系统根据所述第一VSC控制器发送的所述震源振动信息从所述初始地震资料中提取目标地震资料。
进一步地,所述地震资料采集系统包括设置在目标工区内用于传感所述可控震源设备振动工作生成的初始地震资料的地震检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9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