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表面的电磁隐身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8796.8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戚开南;邓浩川;汪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3C17/34 | 分类号: | C03C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周娇娇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 表面 电磁 隐身 玻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表面的电磁隐身玻璃,包括刻蚀ITO层、玻璃层和ITO层,玻璃层固连在刻蚀ITO层内侧面,ITO层固连在玻璃层内侧面,刻蚀ITO层上刻蚀有若干组子阵,单组所述子阵内包括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方环单元,不同组所述子阵之间的方环单元大小不同,本发明具有既能实现电磁隐身、又能保证光学透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隐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字表面的电磁隐身玻璃。
背景技术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隐身性能已经成为武器装备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座舱风挡玻璃作为战斗机、直升机、地面战车等武器系统的必备部件,在保证光学透明的前提下,其隐身设计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目前,普遍采用ITO(氧化铟锡)镀膜技术,使玻璃呈现光学透明、电磁屏蔽的效果,利用风挡玻璃的低散射外形达到隐身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挡玻璃都具有低散射外形,这时ITO镀膜作用也不明显。为了进一步降低风挡玻璃的散射,必需考虑采用吸波材料途径。一般的吸波材料都呈现为深色,严重影响玻璃的透光性能;在不影响玻璃透光的前提下进行隐身设计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基于数字表面的电磁隐身玻璃。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既能电磁隐身,又不影响光学透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表面的电磁隐身玻璃,包括刻蚀ITO层、玻璃层和ITO层,玻璃层固连在刻蚀ITO层内侧面,ITO层固连在玻璃层内侧面,刻蚀ITO层上刻蚀有若干组子阵,单组所述子阵内包括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方环单元,不同组所述子阵之间的方环单元大小不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组方环单元,利用多元相消干涉,有效地解决传统反相相消法与编码超材料由于固定的单元数量及相位差限制了RCS减缩幅度与带宽的问题,不同方环单元产生不同的反射波,不同的反射相位相互叠加抵消,使后向回波能量降低,从而产生隐身效果,且在玻璃层外镀膜的方式,保证玻璃具有优良的透明度。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子阵为正方形,不同组所述子阵的总边长相同,不同组所述子阵呈矩阵式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每个子阵均有合适的反射相位,能使反射阵上产生特定的相位分布,以产生高定向性的波束,进而实现对特定电磁波的进行相消干涉。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单组所述子阵内包含有6×6个方环单元,各个方环单元之间间距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阵列综合理论优化得到不同含有不同方环单元子阵的排列位置,从而得到最优的RCS减缩效果。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方环单元边长范围为1.6mm~4.8mm,所述方环单元宽度均为0.3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最大程度上使X波段至Ku波段之间的电磁波偏离后向,使玻璃能降低更多频率范围电磁波的回波能量,提高隐身玻璃的实用性。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玻璃两侧的所述方环单元排列密度大于玻璃中部的方环单元排列密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飞行器的座舱风挡玻璃,因其为弧形面,则与电磁波的接收面较大,通过增大风挡玻璃两侧方环单元的排列密度,能有效抵消大接收面对电磁波的反射,提高隐身性能。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玻璃层为高硼硅玻璃,其介电常数为4,厚度大小为2mm~4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玻璃不仅能保持良好的透明度还具有优良的透波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未经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8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